靠山种杉 靠水养鱼

2020年08月13日11:07  来源:广西日报
 
原标题:靠山种杉 靠水养鱼

拐一个急弯,接着再一个急弯,“千名记者一线行”的两辆中巴车在山间公路小心缓慢行驶,虽然离坐落于郁江平原的桂平城区只有45公里,但车子足足开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

桂平市垌心乡罗宜村位于大瑶山余脉,沿途没有看见一宗耕地,全是山林,村民多以种植杉木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这样的地方如何脱贫攻坚?垌心乡乡长黄巧艺介绍,针对山多地少的特点,该乡因地制宜,“靠山种杉,靠水养鱼”,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山区脱贫之路。

目前,罗宜村发展“3+1”特色产业为“鸡、竹笋、香料+杉木”,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7%,山坑鱼是近年来重点培育的特色扶贫产业,已有6个种养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养殖场。2018年9月初,其中一个基地成立了就业扶贫车间。

近日,记者来到罗宜村界顶屯黄兴强的山坑鱼养殖基地,他刚从山里割草(鱼饲料)回来,顾不上喝一口水,便提着饲料开始喂鱼了。一把饲料撒上水面,成群的鱼儿围了上来,看着满塘的鱼来回游动,他开心地笑了。

黄兴强以前致贫的原因为缺技术。但他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寻找早日脱贫路子,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利用罗宜村优良的山泉水资源、良好的空气及含氧负离子多的自然优势,养殖原生态山泉鱼、田螺等。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有鱼塘18亩、鲜鱼存量约4万公斤、田螺存量约1500公斤。“2019年下半年产鱼约1万公斤、产值约24万元,田螺产值2万元,今年预计总产值26万元。”黄兴强算起经济账。除原生态养殖外,他利用自己的林地及通过租赁方式种植杉木,目前种植面积达到15亩,今年他申请了10亩的产业奖补,共获得以奖代补资金6000元。为了“以短养长”,他又在林下种竹笋,每年可收250公斤干笋、收入1.5万元,加上在农闲之时夫妻打散工增加收入,一年下来约有2万元收入。

黄兴强的脱贫致富,离不开政府的全力帮扶。刚开始时,在驻村工作队协调联系下,他到本村龙春芬泉水鱼养殖基地学养鱼技术,先在自家荒废鱼塘试养,2015年养殖首批鱼苗,2016年底获丰收,纯收入2万多元,当年便实现了脱贫摘帽。他注册成立垌心乡湾水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政府的小额信贷政策犹如雪中送炭,让他的鱼塘在2019年底扩大到将近80亩,鱼苗也增加到30万尾。在2019年春节前,苦于没有订单,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及时推荐他参加产品展销会,成品鱼很快销售一空,当年纯收入超15万元。

记者一行来到龙春芬泉水鱼养殖基地时,龙春芬正提着两袋充满氧气、里面有4条鲜鱼的礼品袋准备送货。2010年,龙春芬和丈夫回村利用自然山泉水放养生态鱼。2015年10月成立桂平市垌心乡罗宜村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其中贫困户10多户)发展生态种养。近几年政府联系科技局赠送给合作社鱼苗55万尾,并安排科技特派员下乡进行技术帮扶,泉水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该基地放养山泉水鱼250多亩,分期捕捞,年产量30多万公斤。

据介绍,罗宜村有建档立卡户56户227人,于2019年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已降到1%,目前未脱贫2户12人。龙春芬、宁华文、黄兴强3名创业致富带头人直接带动18名贫困户通过租土地、种植出售牧草、务工等方式获得收益,间接带动罗宜村今年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刘 操)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