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着力传承保护壮族三声部民歌

2020年08月10日09:15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历史悠久,发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分布在广西马山县和上林县交界处大石山壮族地区,是“马山文化三宝”之一,当地群众叫做“欢哈”。它旋律优美,一声部和二声部具有独立音调,三声部起到陪衬和声作用。三声部间相互协调,音色柔和,风格统一,在国内外民歌中比较罕见。2008年,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挖掘民族瑰宝保护壮族民歌“活化石”。由于地理和历史等方面原因,壮族三声部民歌一直不为外界所知,曾濒临失传。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音乐,马山老人温桂元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搜集、整理和创作了上千首壮族三声部民歌。老人参加过无数场民歌传唱会,用来记录山歌的笔记本就有七八十本。他几乎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传唱、传承壮族三声部民歌。老人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2008年6月,他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三声部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09年6月,又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古老民歌艺术唱响世界音乐殿堂舞台。现如今,壮族三声部民歌广受欢迎,不仅全国各地邀请前往演出,还曾受邀出访世界多个国家。2013年8月,由马山县文化馆几名年轻歌者组成的壮族三声部民歌组合,入选中国蒲公英维也纳金色大厅夏季音乐会文化交流项目,出访欧洲的法国、匈牙利、奥地利、意大利、瑞士等多个国家,并登上极具象征意义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古老的壮族民歌在久负盛名的世界音乐殿堂舞台上唱响,独特魅力征服全场。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还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广西周”推介活动,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让世界了解你》栏目,举行了全国“天籁之声”原生态民歌展演。经过一系列展演宣传,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打开了知名度,而因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被誉为“中华民歌艺术奇苑”,牢固树立起知名文化品牌形象。

建立传承基地拓宽“天籁欢哈”展示空间。近年来,马山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把打造壮族三声部民歌作为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欢哈节是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重要原生传承载体。举办壮族欢哈节,是壮族三声部民歌活态保护传承的有效方式,是建设壮族歌圩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有效尝试。2014年的“三月三”,壮族欢哈节于马山县古零镇安善村下安屯激情唱响,吸引了数万宾客前来感受“欢哈”魅力。此外,马山县有关部门还通过种种努力,让壮族三声部民歌这朵民族音乐“奇花”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如在县体育馆建起总面积400多平方米的马山县民俗文化展示馆;2017年9月又在古零镇安善村建成“壮族三声部民歌展示馆”。此外,还在多所小学挂牌成立壮族三声部民歌传承基地,加大壮族三声部民歌传承力度。(韦雪妍)

来源:南宁市民宗委

(责编:吴明江、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