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一个上午,走进覃塘区大岭乡江兴村淡水虾养殖园,记者看到一排排崭新的养殖大棚内,多台增氧设备翻起一朵朵水花,小虾们在池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当饲养员向虾池里投放饵料时,小虾们争先恐后地来抢夺食物。江兴村支书李寿双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到虾池观察对虾长势。
“每次看到村里的对虾大棚,我心里就踏实不少,今年的村集体收入比去年又增加了,以后村里的工作就好做了,能为百姓办更多实事……”李寿双指着村里对虾大棚高兴地说。
以前的江兴村,由于没有任何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收入仅靠镇政府划拨的微薄经费,面对想干事又干不成事的局面,村支书李寿双只能干着急。
2018年初,在上级大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江兴村借助扶贫政策,决心和广东老板联手,建起贵港首个集约化养殖淡水对虾项目。“对虾养殖只需50平方米的水池即可,每年可生产3至4批,每平方米收入可达600元。”李寿双介绍,项目通过“公司+村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进行合作,把上级扶持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资金约36万元投进这一项目,去年养殖规模达到120万尾对虾,单是这一项村集体经济就有3万元。
2019年3月,该村又与经济能人合作,共同投资建设江兴村“池藕”产业基地,建设标准化藕池46个,种植生态有机“覃塘莲藕”80亩,建成覃塘区最大的“池藕”种植基地,今年池藕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该村整合专项资金,充分利用村委办公场所空闲位置,建成16.5KW光伏发电站1座,去年全年发电1.1万度。该村还入股桑蚕合作社20万元,每年按8%分红;入股果蔬合作社10万元,每年按8%分红;投资10万元建设猪舍出租,每年按10%分红。盘活集体资产创收,出租荔枝园30亩;大胆探索自主经营发展产业,采取“村民合作社+公司”模式种植广竹草41亩,合作社和公司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赢亏。截至目前,今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10万元。(记者唐念 见习记者蓝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