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昭平: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庞革平 尚永江

2020年07月25日11:02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青山环抱之中,原生态古村落错落有致,赏心悦目。走进老屋,别有洞天的茶室、民宿、咖啡吧、艺术工作室……斑驳的门板背后随时可能带来惊喜。

漫步在古村之中,一阶一窗都是绝佳的观景平台。推开窗,遥不可及的云雾近在咫尺,田园式生活自然触手可及。这是7月22日,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北莱村采访时亲身感受。

北莱村党总支书记张德禄告诉记者,这是昭平县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浇灌出来的乡村振兴实践。昭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余青麒则说,昭平乡村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则是昭平实施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自治的有效实践。

社会治理成就美丽乡村

昭平镇附城村,河湾碧波荡漾,沿江休闲步道游人如织,步道两旁松竹苍翠。附城村主任潘福财说:“我们附城,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风光旖旎。”

远嫁到柳州的劳美荣回娘家探亲,带着小孩子在铺好花池的果树下乘凉,她介绍起陈屋村的喜人变化。“前几次回来,蚊子多、去厕所又远,屯前的河边到处是草,村前房后路上到处是牛屎,很邋遢。现在回来,干净整洁,如同公园。”劳美荣说。

附城村争取县里“美丽乡村”建设22万元资金,硬化了村屯道路,美化绿化基础设施,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同时,通过“合作社+村民”、龙头企业带动、村企联建等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壮大。昭平镇书记李盛说,“打造后附城村,环境更优雅,生活更宜居,登山望城,临江渔影的生态休闲乡村正逐步实现。”

在群山拥簇的山间盆地里,附城村目前造成一个近2万亩的休闲旅游观光示范区,近万多亩的成片桃李园、500多亩花卉苗木园、3000多亩茶园、1200多亩油菜及上万亩天然生态林。还对集中成片、清新秀雅、错落有致的壮瑶民居进行改造升级,发展以水果茶叶、无公害蔬菜、水产养殖、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微型企业30多家,其中农家乐10余家,微企成活率达100%,附城村成了名符其实的乡村旅游微企村,全村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解决就业上千人,年旅游收入600余万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基层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自治能否落地见效。”余青麒告诉记者,以前的乡村,不仅经济发展滞后,人们思想也有些保守,邻里之间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纠纷,村集体自治水平不高。

为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助推乡村振兴,昭平县广大乡村和附城村一样,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基层社会自治实践,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班子和“网格长”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了一支以村两委会干部为骨干的社会治理队伍,从思想观念、产业发展、学法普法、纠纷调解、文明创建等方面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也充满了幸福感、安全感与获得感。

党建领航引导乡村自治

120亩的荒山,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70多亩变成了茶叶种植基地。这种变化宛如戏法,变戏法的人,是昭平县木格乡进源村一些农民。

村民陆进光说,这其实是一场让振兴乡村、告别贫穷的精彩大戏,站在这个舞台背后的,是基层组织和村干部。

“我们已种下了29万株优质良种茶苗,估计这新开垦的70亩山地月底就可以种完了。”曾在深圳务工多年返乡创业的陆进光自信地说。

进源村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没有支柱产业,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闲置林地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如何引导村民致富,成为木格乡党委政府研究的一道课题。

“如果不是乡党委政府争取,我今年根本不可能成为进源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合作社的股东,相信有合作社这个大集体帮助,脱贫致富的愿望会实现。”村民刘大叔说。

与村民一起种茶苗的进源村党总支书记刘佳燊接过话题说:“这120多亩连片山地,是本村村民自愿入股形式整合开垦种植茶叶的基地,今年种植70亩,这批茶苗种完后,再着手开垦余下的50亩山地,3年后,估计每亩茶叶收入6000元,入股的村民就可按入股份额分红利了。”

“上级党委政府有期待,村民有期望,村干部也想改变现状。”木格乡党委书记李世召介绍,该村从厘清村级经济财务状况开始,到壮大集体经济,再到基础设施、平安工程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使全村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昭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余青麒介绍,以村两委会成员及广大党员为主力组成的社会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队、文明劝导小分队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有的乡村还成立了旅游志愿者服务队等基层社会治理队伍,乡村治理工作有序开展,也得到广大群众支持。

“村支书不是什么官,但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村支书,我必须带个好头,为群众和游客服好务,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刘佳燊表示,他和村两委会一班人将继续发挥社会治理主力军作用,利用进源村的山地资源与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让进源村优厚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老百姓都能分享的“真金白银”,努力浇灌进源村幸福、文明之花。

乡村振兴和治理良性互动

昭平县乡村社会治理取得的成效,是昭平县实施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自治的一个缩影,为党建引导下的乡村自治积累了成功经验。

昭平县委书记刘飞国介绍说,近年来,昭平县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中之重,着力培养了一支实干担当的村书记队伍,奏响了党建引领乡村自治的“和谐曲”,全县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和“网格长”作用,真正使各村上下拧成一股绳,朝着乡村自治的目标拼命干,创造让老百姓满意的成绩。

在实施乡村自治过程中,各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召开工作分析会,对乡村振兴及治理面临的问题进行研判,在会上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常态,一次次会议,汇聚了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智慧,提升了从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过去两年,是我们昭平县农村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了,大家的小日子越过越舒坦了。”作为乡村变化的亲历者,昭平县走马镇马圣村50多岁的刘桂兰心里乐开了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乡村社会治理的实施,给乡村党组织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巨大舞台。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强乡村治理,只有乡村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让乡村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把乡村建成看得山、看得住水、留住乡愁之地,振兴乡村的目标才可持续。

近年来,昭平县在实施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无论是面临党委政府的期待也好,还是顺应村民的热烈期盼也好,广大乡村干部都能认清自己肩上担负的这份重任,争当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黄姚镇北莱村党总支书张德禄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乡村治理和振兴之路上,昭平注重发挥党员、特别是村支书的先锋模范作用,激活党员的“红色基因”,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助力乡村治理,投入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真正让乡村强起来、美起来。

(责编:李敏军、陈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