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我考上广西大学的研究生了!”2020年6月7日,平果市凤梧镇济世村驻村工作队员黄俊收到班艳娇发来了喜讯。
在凤梧镇偏远大石山区瑶村济世村贫困户中能走出研究生,她是首例。
班艳娇是济世村下坡屯建档立卡贫困户班有德的女儿,2016年考上广西大学,今年6月份又顺利考上研究生,不仅是全村人的骄傲,更是这个穷山沟里所有孩的榜样。
济世村位于平果市凤梧镇西北部,典型的喀什地貌,距离凤梧政府13公里,曾是一个自治区级的深度贫困村。2015年底全村贫困户132户64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5.3%。在这里贫的不仅仅是物质,精神贫困表现得也比较突出,相当一部分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存在“读书无用”的消极思想,认为给小孩读书还不如尽快让他们外出打工挣钱,肚子饱比什么都强。
因为经济条件窘迫导致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漠视,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如何改善贫困户的“经济基础”,改变群众教育的看法,阻断贫困的代际相传,平果市凤梧镇党委镇政府决心攻坚克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被动“输血”不如主动“造血”。凤梧镇将产业扶贫作为解决济世村的重要抓手。组织工作队开展拉网式排查,详细掌握各户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的产业发展计划,成立村民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吸纳缺劳力缺技术的贫困户发展产业,以奖代补、小额信贷等扶贫政策激励有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驻村工作队和镇直干部采取一对一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用典型激励带动身边的贫困户,消除贫困户疑虑,逐步形成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发展格局。通过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济世村在2019年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后继续狠抓产业,2020年仅第一批申请以奖代补的贫困户就有66户,资金达44.79万元。
“种养有奖励,有小额信贷专项资金,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解决了资金问题,大大地降低了技术风险,现在我已经养有14头牛,今年将继续扩大规模!”2018年已脱贫的班有德一边带着驻村工作队看他养殖的肉牛,一边高兴地聊,“因为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精准帮扶,我们的产业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经济条件好了,三个孩子也都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特别班艳娇今年也考上研究生了,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的。”提到孩子,班有德一脸的欣慰和自豪。
“班有德不管多苦都坚持把孩子送上学,孩子有出息了,自家又有自己的产业,好日子都是经过勤劳奋斗出来的,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再没有理由怨天尤人了。”村民班有福说。
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鼓足了贫困户的“钱袋子”。有了班有德典型示范,村民的思想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涨。据统计,今年截止到今年六月,全村共有115户发展“3+1”特色产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0户,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了97.2%。(潘肖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