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凭我们自己医院独立的去完成党总支的升格基本是不可能的,联盟党建开展以后,在市委组织部和市中医医院‘党建名师’的指导下,我们很快制定了调整方案,很顺利的完成了调整工作。”柳江区中医医院在总院的指导下,完成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是时柳江区中医医院党支部书记刘鹏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党对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的全面领导,提高公立医院党建引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柳州建设水平。2019年以来,柳州市创新工作方法以“三原则五不变、1234共创建”为理念,构筑“医联体联盟党建”。通过党建推动医联体形成1+1〉2的效果,切实将“党建”这个核心优势转化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势,实现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赢”。
坚持“一个融合”,从“1.0”到“2.0”
指导公立医院将“联盟党建”写入医联体工作章程,给医联体“铸魂”,把聚焦业务能力的“1.0”版本上升到党建与业务充分融合,形成“核心引领中心,中心围绕核心”产生叠加效应的“2.0”版本。在柳州市委组织部指导下市中医医院总院凝聚党建“母港”优势,通过调整4位党员骨干到医联体单位任院长,下派20余名党员骨干专家长期在医联体工作,制定党建+业务“双考核”机制,推进医联体书记、院长向总院党委述职,进一步促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各级医疗机构,形成医联体党建与业务发展的“2.0”模式,联盟内2家公立医院因此荣获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二等功集体。
搭建“两个体系”,“联体”更“连心”
柳州市根据市中医医院党委现有医联体层级覆盖广(含市级三级医院、县级二级医院、一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联盟内党组织架构齐全(含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两个特点,搭建“双体系”服务平台。建立“1+N”四级联盟体系。“1”是在柳州市中医医院建立全区首个“医联体联盟党建中心”,在所有医联体单位建立N个“医联体联盟党建工作站”,构建起以柳州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医院为纽带、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室为终端的“市县乡村”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党的领导“纵向到底”,把党的服务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目前共建立1个“联盟党建中心”,5个二级、4个一级医院“联盟党建工作站”,3个村卫生室“杏林天使健康服务站”,联盟内共建立“党支部联建”关系19个,形成帮扶对子28对,联盟单位共指导15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达标,助力脱贫攻坚,服务贫困人口13430人次。
健全“三个机制”,从“治已病”向“治未病”
柳州市建立健全“三个机制”让公立医院“医联体联盟党建”内党员“动”起来,主题党日“活”起来,支部建设“亮”起来。一是建立“5个1”议事机制。即:年初1次布置会、每季1次联席会、半年1次推进会、年底1次述职会和1次总结会,形成月、季、年定期召开的共建共商议事氛围。二是建立“轮值书记”推进机制。联盟内成员相互平等“轮流坐庄”,按季度由一个联盟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轮值书记,负责牵头组织召开季度联席会,分析各单位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共赏共议,同时参观联盟内上一阶段工作的成效,开展党员服务活动等。三是建立“书记项目”落实机制。围绕联盟单位在党建业务中遇难的难点,由各单位党组织书记在市中医医院“党建名师”的协助下,亲自谋划推进。联盟通过书记领头、党员带头、资源下沉,使各医联体单位普通病人90%在工作站诊疗,足不出户以二级或一级医疗机构的收费,享受三级甲等医院的高水平服务。“轮值书记”单位组织开展爱心义诊46场,服务百姓患者10332人次,完成贫困村“微心愿”29个。
突出“四个建设”,从“点上红”到“全域红”
柳州市构建“医联体联盟党建”以“四个建设”为妙招,促使公立医院党建业务双提升。一是“标准化”实现“组织共建”。医联体联盟通过赠送党建工作制度、共商党建品牌等方法,实现联盟内各单位党建工作标准化。二是“规范化”实现“人才共育”。在联盟内实行“选上来”“派下去”相结合,通过医院标准的国家级中医药人才培训体系,实现联盟内人才共育。三是“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医院医联体信息化云平台搭建“联盟党建”信息化数据库,将近百余项业务工作整合,量身打造党建、纪检、宣传、青年等10个模块,实现“1中心”+“N工作站”信息共享。四是“精细化”实现“服务共促”。以联盟党建中心为龙头,精准对接、精细联建,实现医联体整体服务能力提升。(柳州市委组织部、柳州市中医医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