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7983亿元

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坚强支撑

2020年07月09日11:15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今年以来,面对突发疫情,广西农信社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将疫情对业务拓展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切实做到防控疫情与业务发展两手抓、两不误。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社各项存款余额7983亿元,较年初增加566亿元,增长7.64%,存款总量和增量均居广西银行同业第一位。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将为支持实体经济和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更强大的金融支撑。

上下融合,强化营销。疫情突发后,广西农信社第一时间启动防疫应急机制,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线长、贴近县域的优势,确保各类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为城乡客户开通支付结算“直通车”。同时,深入推进“抓小不放大”战略,抓好金融服务“五个挺进”(挺进社(园、商)区、校园、专业(综合)市场、繁华地带、机关单位)、“四个深耕”(深耕农区、深耕社区、深耕商区、深耕校区)工作,引导和鼓励县级农信社深耕农村金融市场,大力拓展城区、社区零售市场,积极开展系统营销、重点营销,提升县城、市区及同业并存乡镇网点的吸存能力,壮大资金实力。此外,将业务营销从“线下为主”快速全面过渡到“上下融合”,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居家金融服务;提供7*24小时电子银行服务,积极引导客户使用广西农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办理业务,避免现场办理产生感染风险,继续推行手机银行转账、网上银行行内转账、跨行快汇、农信银快汇、桂盛卡ATM跨行取款免收手续费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服务质效和竞争力。

提升服务,方便客户。该社破解服务瓶颈、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诚心诚意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建成了广西最大、也是唯一实现自治区—市—县—乡—村(街道)全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同时,优化金融服务,着力打造广西人的银行品牌,全力为城乡群众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优化营商环境,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新增企业开户服务功能。推出“缴费易”业务,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缴费手段,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此外,充分发挥农信社网点网络、人缘地缘、信贷优势,持续开展的优质文明服务和各项劳动竞赛活动,让“三尺柜台”成为传播金融知识、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全面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目前,广西农信社在全区各个城镇和乡村就有2335个营业网点、在职从业人员2.5万名,是广西营业网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服务对象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今年以来,该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大力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积极服务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工程和“一县一品”行动;积极支持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资金需求,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户及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同时,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大支小支微力度,特别是普惠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及时满足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复工复产的资金需求,提高个体工商户及个人经营性贷款的覆盖率和满足率,是广西首家小微企业贷款超过3000亿元的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平稳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截至2020年6月30日,广西农信社贷款余额达6352亿元,比年初新增448亿元,增长7.6%,贷款余额稳居广西银行业第1位,贷款余额及增量连续11年位居广西同业第1位。目前,该社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占广西金融同业“半壁江山”,居首位,为广西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坚强支撑。

履行责任,精准扶贫。该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发放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支持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发放了广西银行业99%以上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同时,对涉及脱贫摘帽县的农信社给予扩大咨询审批权限、开辟绿色通道、减免上交管理费、开展资金帮扶和消费帮扶等具体措施,全力聚焦2020年8个脱贫摘帽县、2019年末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7个贫困县(市)和贫困发生率在5%以上的138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和帮扶督战工作。此外,全面实施“万名农信先锋进万村”工程。创新与地方党政党建共创共建模式,由广西农信系统组织选派优秀干部员工到全区1万多乡镇(街道)、村(社区)兼任金融专员,加强金融服务和参与村务治理,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培育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在扶绥等8个县级农信社整县试点实施,83个县级农信社各选择一个或几个乡镇(社区)开展试点,并持续提升活动成效,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谢咏任)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