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摘果子。秦胜聪摄 |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融水县杆洞乡锦洞村因地制宜,通过大力发展蓝莓扶贫产业拓宽贫困户就业脱贫渠道,小小的蓝莓成了村民致富的“黄金果”。
“蓝莓采摘的要求比较严格,因为蓝莓它不是同时成熟,他们成熟期是40天左右,每天一棵果树可能就是熟了半斤,所以要采摘时候就看哪些上面长有一点晨雾的,那个晨雾水是花鲜素,找那个成熟的有雾的,就小心摘到盒子里,然后才可以出货给客户。”融水县杆洞乡锦洞村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弯江说。
眼下正是蓝莓成熟的季节。在锦洞村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排排蓝莓树已经挂果,饱满的果实娇嫩欲滴。基地负责人潘弯江这几天都忙着在果园里指导大家采摘蓝莓,因为订单量较比去年同一时期有所增加,所以对于今年基地的收成,潘弯江还是挺满意的。
据悉,融水县杆洞乡锦洞村位于融水西北部,是柳州市最偏远的一个纯苗族村落,与贵州省的黔东南从江县山水相连。目前锦洞村共有人口533户2486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413户变为了今年的28户群众未脱贫。由于村子地处高山地域,平均海拔都在千米以上,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合种植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种瓜果。经过这几年后援单位柳州市广播电视台、市农业局的帮扶,杆洞乡村民潘弯江和其他6名合作社员努力培育种植,终于成功试种出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蓝莓果树。
目前,合作社通过吸引贫困户到基地里采摘蓝莓和护理日常工作,并按照一斤20块钱的保底价格回收群众自己种植的蓝莓果进行销售。按照现在一棵未进入丰产期的蓝莓小树平均能生产一斤多的蓝莓,小小的蓝莓果,种植一亩,今年能为贫困群众带来1000多块元的收入,待进入3-4年之后,一颗丰产期的蓝莓树便可产蓝莓20斤左右,可实现群众增收2万元左右每亩。“现在我是在蓝莓合作社这里做这个采摘的工作,觉得在这里又靠近家,可以照顾小孩,又可以照顾老人,也有点收成,下一步的话我也打算扩大规模,在自己家里面也种植一点蓝莓。”融水县杆洞乡锦洞村贫困户潘丽群说。
目前,锦洞村蓝莓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兔眼、顶峰、圆蓝、粉红等4个品种,得天独厚的山林气候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种植,这里产的蓝莓不但天然有机无污染,而且味道十分酸甜可口。6月上旬早熟品种已经开始上市。从6月上旬-8月下旬,持续将近2个月采摘期,产量预计达到2500斤,产值10多万元。融水县杆洞乡锦洞村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弯江介绍,下一步合作社将进一步扩大蓝莓种植规模,多带动一些贫困户,把我们整个锦洞的贫困农户一起加入蓝莓产业,把蓝莓产业做得越来越好成为群众致富的黄金果。(秦胜聪 吴小舒 欧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