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连十村 同频共振兴】

南宁良庆区锦亮村:扶贫产业带上的“明珠”

2020年06月15日18:35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开栏语

脱贫攻坚结硕果,一气决胜正当时!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其中,贫困村要实现脱贫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发展特色产业,增强本村产业经济。

近年来,南宁市良庆区矢志不移实施“一核两区三带”发展战略,以重点发展贫困村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初步探索出一条“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的新路径,打造一条沿贫困村的新产业经济带。

今日起,“良庆发布”结合“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融媒体记者将深入良庆区的10个贫困村,寻找贫困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奔小康的典型经验和动人故事,并推出“一带连十村 同频共振兴 ”系列专题,敬请关注。

从特色产业出发,悄然奏响“产业兴旺”的脱贫攻坚交响乐——良庆区锦亮村这座昔日的“穷村”,如今已摇身成为远近村子羡慕的“幸福村”。

锦亮村位于南宁市南部、大塘镇的北部,全村440户1812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260人,是良庆区十个贫困村之一。

“锦亮村靠近南宁市区,又位于325国道和兰海高速沿线,为什么没能随着首府、五象新区火红的发展势头‘明亮’起来?反而成了贫困村?”这是2017年刚来到良庆区大塘镇锦亮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蒙雷心中的困惑。

蒙雷指导贫困户开展澳洲坚果种植。良庆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扶贫要有成效 找到致贫原因是关键

为了搞清楚锦亮村贫困的原因,蒙雷坚持“沉下去、扑下身,不当外人,以村为家”的态度,拉上村干部陪自己走村串户,3个月时间,把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7个自然各坡19个村民小组走了一遍,并在每个村坡召开群众会议,寻找致贫原因。

在熟悉村情民意的过程中,蒙雷逐渐找到了锦亮村发展滞后的原因。

锦亮村虽然位于城郊,但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导致村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差,有的自然坡甚至还未通水泥路,薄弱的基础设施成为锦亮村脱贫的“绊脚石”。

根据丘陵地形和气候的优势,此前锦亮村大力发展桉树产业,种植桉树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功夫去照料,村民也不愿意再花更多精力去发展别的产业,导致锦亮村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

“要把锦亮村的基础设施完善起来,再把特色产业发展起来,让我们的村子如名字般明亮美丽。”这是蒙雷对锦亮村许下的承诺。

补短板 追“欠账” 修好“致富路”

这些年来,锦亮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为门前的道路烦恼,“出门不便”“产业进不来”“产品卖不出”成了村民和村委的“心病”。

“要想把产业引进来,把产品卖出去,就得先把路修好。”这是蒙雷带着锦亮村迈向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蒙雷与驻村工作队、村委干部在广泛调研,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了锦亮村路网建设实施计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计划。

2016年至2019年,锦亮村共争取到1366万元上级扶贫资金用于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方面,修建了22公里的村内水泥道路,7个自然坡全通水泥硬化路。

锦亮村硬化修缮完成的“致富路”。良庆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路修好了,我们出行不再一脚水坑一脚泥,今后发展产业也更有信心了。”看着平整的水泥路,村民黎兴华由衷感叹道。

打响锦亮品牌 走出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产业兴旺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村民腰包鼓起来,才能切实体验到获得感、幸福感。

为帮助贫困户找到了一条实实在在的增收路子,锦亮村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开展统筹种植澳洲坚果和养殖青头鸭。目前,锦亮村已建成澳洲坚果产业扶贫示范园,带动20户贫困户种植澳洲坚果105亩,全村发展澳洲坚果种植1200亩。23户贫困户养殖青头鸭超一万羽,户均增收8000元,有效带动群众家门口增收致富。

锦亮村澳洲坚果产业扶贫示范园。良庆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通过夯实基础设施和发展特色产业,锦亮村于2017年摘掉了“穷帽子”,2019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

要发展特色产业,更要打响特色品牌。为打响“锦亮青头鸭”品牌,拓宽青头鸭销售渠道,锦亮村借力良庆区融媒体中心推出《良庆说|驻村印记》视频、《良庆直播说|区长助阵 爱心助农》直播。同时,通过联系后盾帮扶单位订购、爱心企业消费扶贫、单位饭堂订购、电商销售、抖音宣传等多种方式,为今年疫情期间遭受农产品直销困境的贫困户解决了销路难题,也打响了“锦亮青头鸭”品牌。

锦亮村养殖的青头鸭。何立根摄

几年时间里,锦亮村换穷业、摘穷帽、拔穷根,村民摆脱了“等靠要”的思想,钱包鼓了起来,对美好生活也有了更多期待。

谈起村里未来的规划,蒙雷也有自己的小目标。“今年我们要继续把握良庆区‘一核两区三带’中扶贫产业经济带发展契机,把特色扶贫产业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进行有机集合,继续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在村里建一个大舞台,多举办富有特色的文艺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锦上添花,明亮美丽,如今的锦亮村正如它的名字一般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卜英豪、吴良艺)

(责编:张芳、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