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专访柳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周晓玲

2020年06月15日15:37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专访柳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周晓玲。严立政摄

人民网专访柳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周晓玲。严立政摄

人民网南宁6月15日电 6月15日,人民网专访柳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周晓玲,以下为访谈实录。

问:请您介绍一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柳州市中医医院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各支持部门,是如何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打赢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

新冠疫情发生后,在柳州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的主导下,柳州市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和医院感染防控专家组于1月24日(除夕)成立。专家组以我院周晓玲副院长为组长,以我院广西名中医、柳州市名中医和知名专家为成员。柳州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和医院感染防控专家组指导全市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及中医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技术和应急处置工作。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指导精神,结合本地区疫情发生发展特点、气候特征以及人群体质分布特征等情况,先后制定、出台、优化了三种柳州新冠肺炎中医药方免费公布给广大市民选择。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向全市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预防药茶。

湖北疫情告急,我院响应国家号召,2月16日在医院职工内部进行了广泛的动员,从500多名报名医护人员,挑出了8名精兵强将奔赴抗疫一线。8名医疗队员被分配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收治的全是危重症病人,面临着随时有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他们始终发扬“柳中医”精神,尽职尽责,与兄弟医院医务人员一起,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武汉抗疫大会战贡献了一份力量。4月12日,8名战疫英雄平安归来。医院召开党委会,同意我院赴湖北抗击疫情一线医疗队非编队员走绿色通道办理入编手续。

全院上下同心,齐心协力打好病人守护战。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党委立即召回所有医务人员。全院职工放弃春节休假,立即投入到抗疫工作中。领导多次主持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及时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亲自任双组长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筹建隔离病房,配足配强隔离病区医护力量。响应市政府号召,坚守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处的临时体温监测站,为入柳车辆司乘人员测量体温,筑起我市防疫的第一道防线。2月1日至3日,院领导带队对柳州市一区五县中医医院和我院紧密型医联体社区医院单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行检查和帮扶指导,有力的夯实了基层防疫抗疫基础。

问:柳州市中医医院近年来通过推动医联体建设,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项能力提升方面是如何做的,请您介绍一下。

我院是柳州市率先实行医联体改革试点单位,我们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实践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医联体的内涵,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西医齐头并进、强势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在原来“五个不变,三权转换”基础上从三二到二一的联动。“三二一”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成功启动,高效分级诊疗在5个县区和3个卫生院全线贯通。特别是与国家级贫困县融水县中医医院结成医联体,该院又与八个卫生院结成医共体,尤其是良寨分院,依托“三二”医院医疗技术提升群众信任度,近一年来,门诊人次每月3000人次,与医共体前同期对比高出3倍;拱洞分院下派外科专家开展各项小型手术、治未病专家以针灸推拿和中药饮片两方面服务当地百姓,妇产科也在融水县中医医院下派院长的指导下做强做大,中医科服务增长率90%、妇产科增长率200%。开创了我院“三二一联动”紧密型医联体的新模式,促进医联体建设从“医疗资源下沉”向“经验模式下沉”转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2019年贫困县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全覆盖工作第三期培训班”上被作为典型经验作大会交流,再次为国家医联体建设和对口帮扶工作探索和输出“柳州经验”。

二是进一步加强医联体联盟党建工作,医院党建特色品牌日益鲜明。继续在组织建设、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大力先行先试。今年5月完成所有二级医院医联体单位党组织挂牌“联盟党建工作站”,全院所有党支部与医联体单位党组织签订支部联建协议书开展对口联建帮扶。实现“组织联建”“党员联育”“活动联办”“资源联享”,实现联盟内党建质量、医疗业务、人才优势三提升。

三是进行市招县用等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医联体人才队伍培养。目前县级中医医院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等人才短缺问题,为从根本解决基层医院人才不足和引进困难的问题。我院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采取“市招县用”的模式,暨由我院负责统一招聘,医联体范围内医院参加。基层岗位新招聘人员在医联体单位工作期间,医联体单位负责其执业、培训、进修、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日常管理,我院负责招聘人员的绩效发放及监督指导。在医联体单位工作期间,享受所在基层单位岗位相关政策待遇,自聘用起服务满3年后,根据我院需要,结合本人意愿,经考核合格,可调回我院工作。 自2019年开展以来,我院共招聘“市招县用”人员5人,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用人压力。

四是信息化建设促发展。依托我院信息平台建设“互联网+ 中医药”智慧共享药房,助力柳江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加强“云联体”建设,全年至少实现三家医联体院区“信息一体化”,建成联动共享、紧密高效、配置优化的医联体服务体系。

问:推动科研和临床一体化是医院推进人才骨干队伍建设、实现诊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柳州市中医医院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近年来,我院大力推进科研临床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是借传承创新项目契机搭建了科研临床一体化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临床数据集中存储、整理、分析和共享,为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便于开展科学研究。我院建设“一院两地三中心”的数据中心模式,通过应用中医药信息平台,做到数据统一、互通、冗余。在此基础上开展对名老中医等临床专家的诊疗过程(经验)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探索发现其临床诊疗规律并验证。依托中医药信息平台,建立中医医疗知识库、中医特色治疗管理服务系统等。通过项目建设,打造我院独具特色的“互联网+中医”智慧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促进和规范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为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加强经典病房建设。我院结合地域及人群病症特点,通过运用经典中医理论与名老中医经验指导临床,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积极探索运用中医主导的方法和技术,建立了以脾胃科为代表的一批中医经典病房。联合药学部将在治疗疑难危重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的经典方剂进行科学研究、二次开发及成果转化。拟申报国家级科研立项1-2个,区级科研立项2-3个,市级课题2-3个;每年安排3-5名中医经典病房医务人员到中医特色浓郁的上级中医医院学习、进修。

三是以重症中心建设为契机,完善胸痛、卒中、创伤、PCCM等一系列学科建设。以“统一指标、分散管理、整体发展、形成合力”的建设模式,借助我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设为合力,配备高素质的重症医学专家技术团队,以及国内外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抢救器械,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高层次的救治保障和人性化的关怀服务。打破原来重症医学专业之间的学科壁垒,全面加强重症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区域疑难重症诊疗中心,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专业、更便捷、更有效、更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四是建设医院科研共享平台。构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平台,在重症中心统一管理的大格局下,实现各专科重症信息共享,为相关学科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支持;建立重症医学中心人才虚拟库,优化人力资源,强化内涵建设,将专科建设与临床科研相结合,为科研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人才、设备等资源可以在重症医学中心内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使各个重症医学专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均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责编:沈泉池、陈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