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牛还牛”都安扶贫形成发展产业链 贫困户有盼头

2020年06月11日16:39  来源:广西新闻网
 
原标题:“贷牛还牛”都安扶贫形成发展产业链 贫困户有盼头

 

都安地苏镇镇兴村上苏队贫困户苏建坤通过“贷牛还牛”项目牵牛22头回家饲养实现增收脱贫。冯革里 摄

6月8日,“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第二组记者来到“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都安瑶族自治县,记录“一头牛改变一个产业、一头牛改变一个贫困村落后面貌”形成扶贫产业链的故事。

陆飞琴一家是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镇兴村上苏屯村民,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2016年,陆飞琴响应政府号召,开始养殖牛犊3头,其中“贷牛还牛”1头,自购2头,当年就赚了钱尝到了甜头的陆飞琴一家,连年扩大肉牛养殖规模。2017年养殖4头,2018年养殖10头,2019年养殖20头,2020年递增到了22头,都安的“贷牛还牛”发展模式以其零风险、可循环、收益大的优势惠及了无数像陆飞琴这样的贫困户。

据了解,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为彻底扭转贫困户无产业无技术现状,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委政府本着“送钱送物不如送一门致富技术”的扶贫理念,顶层设计“政府、企业、保险、农户”四位一体协同推进“贷牛还牛”扶贫产业,形成“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农户代养、贷牛还牛、还牛再贷、滚动发展”的发展模式。

目前已发放牛犊25799头,覆盖贫困户22764户88680人,通过”贷牛(羊)还牛(羊)”项目的推动,全县肉牛从9.27万头发展到近15万头,肉羊从69.42万只发展到近80万只,逐步实现“户均一头瑶山牛”和“千山万弄百万羊”的目标,形成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稳定长效脱贫路径。

贫困户养牛可致富,企业主动作为。企业对牛犊引进、养殖、销售等环节全程包揽、负责到底。引进优良品种推广运用“微生物+”先进技术,实现生态养殖繁育。贫困户从企业“贷”到种牛进行养殖过程中,企业协助畜牧部门为养牛贫困户提供日常的技术指导及防病治病服务,保证肉牛长得好、长得快。在肉牛达到出栏标准后,企业按市场定价从贫困户手中回购肉牛,按保底价格收购,由政府对市场价格和收购价格提供差价补贴。打造全产业链,企业还建设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和牛羊屠宰加工厂,将屠宰、加工、冷链三环节无缝衔接。实现“一头牛变两头牛”的价值升级;通过冷链仓储物流中心,牛肉经屠宰加工后直接进入冻库,通过冷链物流能送达全国各地,实现“牛在都安养,肉在全国卖”。

保险跟进,都安利用中国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在河池市开展扶贫融资业务试点的机遇,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扶贫产业龙头企业积极申请人保财险融资支持,企业所贷款项由市、县级财政分担贴息,有效地解养牛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为让贫困户吃上“定心丸”,都安瑶族自治县整合资金为每头贷牛购买400元的保险费,如果贫困户饲养的出现意外死亡,保险公司将提供保险理赔,贫困户可免费再领取牛犊进行饲养,实现贫困户参加“贷牛还牛”项目“零风险”。

农户自主,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贫困户向政府提出参与“贷牛还牛”项目请求,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个人自养或联建联养方式。政府利用贫困户5万元小额信贷每年所享有的4000元收益金,每年利用收益金帮助贫困户购买1头牛犊给贫困户饲养,养殖周期为12个月,牛犊本金归贫困户所有。由于实行还牛再贷、滚动发展,从2018年开始,每个贫困户饲养牛达1头以上。让贫困户全面掌握了养牛的实用技术,实现“扶上马、送一程”和不可逆转的脱贫。(记者 陈创明)

(责编:陈露露、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