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传承苗绣技艺 弘扬民族文化

2020年06月11日22:58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杨云在制作苗绣作品。乐秀工作室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与心智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根基。生于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苗衣制作世家的杨云,于2009年成立“乐秀工作室”,目的是推广、分享、传播、培训苗绣技艺,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苗绣,传承苗绣。同时陆续开发出不同系列纯手工刺绣作品,并与众多民间手工艺者、相关文化机构及院校的师生交流合作,优势互补,设计开发产品,参加全国及地区性的相关比赛,并获得不错的成绩。

母亲口传手授传承苗绣技艺

杨云从小就对苗绣着迷。“苗族没有文字,苗族的文化是通过母亲口传手授,以蜡染刺绣的方式传承给女儿,比如裙子上部分的蜡染,我们不叫‘画’。我们叫‘写’。”杨云从小被告知点蜡时一定要怀着虔诚的心,心里一直记得哪条直线记载着苗人度过的江河,哪个符号代表的是苗人居住过的地方.....说起这些,杨云的脑海里就出现了年幼时和大姐、二姐跟母亲学习画蜡的场景。

杨云回忆说,当年已十几岁的大姐坐姿笔直,手下的蜡刀游刃有余,3尺长的直线一气呵成,没有用尺子却画的和尺子画的一样笔直,点的蜡花也是大小均匀,母亲坐在旁边暗暗点头。而当时五岁的杨云和8岁的二姐,因为怕烫手而把笔直的线画成了曲线,圆形也变了样……平时温柔爱笑的母亲这时皱着眉头,还忍不住在二姐头上拍了一巴掌。杨云说,学刺绣的时候,母亲会告诉她们,哪个符号代表山川,哪个符号代表河流,哪些是祭祀场景。上学后杨云和姐姐们忙于学业,到后来母亲病逝,再也没有妈妈再督促她们学习传统技艺,杨云一度以为自己忘记了这些手艺。

重拾苗绣技艺守初心

高中毕业后,杨云去了很多地方,做过服务员,外贸服装公司职员,服装版型师等职业,白天的时候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有时夜里独坐到天明,心想着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终于在2008年夏天,杨云背着行囊,和大姐二姐游走在贵州黔东南苗人聚居之地。她们在施洞和当地的苗胞一起唱山歌;向坐村头的老阿妈学刺绣,到丹寨寻访最老的蜡画师,被丹寨生动夸张的蜡染折服,惊叹于榕江幡旗上写意的双头鸟龙,还有严谨庄重的几何图形三都被面,精致的六枝苗蝴蝶纹.......她突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原来母亲走了,母亲教给她的女红一直在心底的某个地方,静静的在那里等着。后来,杨云又陆陆续续的去了云南,湖南,贵州安顺等地,学习了当地的刺绣针法和蜡染技艺,结合广西当地的技法进行创作。

杨云设计制作的苗族服饰。乐秀工作室供图

开创“3D立体垫高绣法”

在贵州安顺天龙屯堡采风时,杨云对当地的地戏脸谱充满了好奇,于是想用苗绣的技法绣一幅表现屯堡地戏脸谱的作品--《脸子》,没想到这一绣就是一年多。 地戏的脸谱是用木质细腻的木料料雕刻后,然后上彩晾干,如果用苗绣原有的一些针法绣的话,出来的作品会过于平面,表现不出脸谱的立体感,达不到惟妙惟肖,神灵活现的效果。杨云决定在苗绣剪纸垫绣的基础上,用棉花代替剪纸,一层一层的把需要凸出的部位垫出一定的高度(最高垫到3.5厘米),然后再在上面施以各种针法进行刺绣。杨云把这种自创的绣法称之为“3D立体垫高绣法”。

“我希望这些技艺通过服饰、箱包、家居用品等日常用品再设计,把苗族的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杨云说。(蒋尧)

来源:广西新闻网

(责编:吴明江、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