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玉林5月25日电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雨后的福绵区福绵镇,空气清新,朝阳明丽。连日来,在宝岭村百果丰水果专业合作社的柑橘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紧抓晴好天气进行果树除草追肥工作,该合作社结合自身实际,把扶贫资金变成股金,让贫困户当上了“老板”,绘就了福绵镇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发展新样本。
今年71岁的宝岭村贫困户唐丽进把家里的0.7亩地流转给了百果丰水果专业合作社,空闲时间到柑橘基地打零工,她高兴地说:“是百果丰带动了我脱贫,2016年至2019年我在百果丰青岭基地务工,月工资达到3000元,解决了我家庭收入问题。现在每天在家门口打零工不仅有事干还有钱拿。”
近年来,福绵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百果丰、鑫坚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如今,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逐步凸显,实现了企业做大、合作社做强、贫困户增收的多重效应。
“在政府的号召下,我们结合福绵当地葱花种植优势资源,在上地村投资兴业,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脱贫。每年分红8000元给上地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桂小粮种植有限公司上地村基地总经理丘育南说。由于种植面积、规模逐年增加,该公司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创收,周边一百多农户也因该公司的发展每年增加收入10000元左右。
福绵区福绵镇副镇长陈大报介绍,福绵镇以产业带动为主线,不断培育当地优势产业,全面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以拓宽就业为增收渠道,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加快扶贫车间建设;出台政策鼓励贫困户外出或居家就业;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凌宗耀、吕庆成、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