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从“边陲末梢”到开发开放前沿

2020年05月25日09:01  来源:广西日报
 

“昔日家住半山腰,水路不通愁断肠;自从搬到新村来,挪出穷窝奔小康……”

在中越边境线上的那坡县德隆乡昂屯村达兵新村,82岁的盘福权老人用一首自编山歌唱出生活的变化。

广西陆地千里边境线上有8个县(市、区)。多年来,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等一系列难题的交织,阻碍着边境地区发展。2000年以来,广西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许多边民历史性地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幸福生活。

从“帮着走、扶着走”到“跟着走、自己走”

百色市那坡县德隆乡昂屯村达兵屯是一个位于中越边境的瑶族村寨,藏在大山深处,村民出行就靠一条蜿蜒陡峭的泥巴路。2018年9月,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走访慰问当地困难群众,并就如何解决好散居特少数民族贫困群众集中安置问题作出指示。

闻令而动,干起来!那坡县仅用11个月时间完成达兵新村安置点项目建设,共建“一户一宅”安置住房34栋。2019年10月9日,32户120名瑶族同胞摆开长桌宴,载歌载舞,举行了集体入住仪式。

村民安居之后,学习种桑养蚕技术。“今年养了两批蚕,每批收入2500元左右,加上种植油茶、杉木的产业奖补,今年的收入预计有5万元以上。”盘成坤信心满满,“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绝不掉队。”

“随着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们的脱贫致富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同步提升,从起初的“帮着走、扶着走”向如今的“跟着走、自己走”转变。”那坡县委统战部派驻昂屯村第一书记梁盛介绍。

“边陲末梢”变身互市重镇

近3年来,防城港市边民互市贸易额达1100亿元,年均增速约30%;成立边民互助组和边民信用互助社355个,平均每天约有1.2万名边民参与边贸互市,边贸产品落地加工试点企业28家,实现加工产值40亿元。

从“边陲末梢”变成开发开放前沿,这是广西边境地区的深刻变迁。

20年来,广西先后4次组织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共投入资金125.94亿元,组织实施13.83万个项目,使边境地区县、乡、村三级基础设施条件从全区中下水平提升到了中上水平。

目前,广西边境地区已实现所有县(市、区)通高速公路、乡乡通等级硬化路、村村通硬化路。边境地区均建有二级以上公路客运站,全部乡镇均开通客车,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9.8%。

截至2019年11月底,百色、崇左、防城港市所辖8个沿边县(市、区)全年实现脱贫摘帽134个贫困村8.17万人,未脱贫人口降至1.5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9%。

沿边开发开放水平显著提升。边民互市贸易蓬勃发展,11.6万边民参与互市贸易,2019年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总额均位列全国沿边省区第一。

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迎重大利好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林业集团总经理助理、法务部部长黄超深入调研,广泛听取边境一线老百姓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撰写了《关于国家支持广西实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的建议》。他表示,期待国家加大对边疆的扶持,推动边境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迈上新台阶。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我听了非常振奋。”驻桂全国政协委员欧彦伶说,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当中有不少‘广西因子’,释放出一系列重大利好信号。“展望未来,兴边富民前景必定更加喜人。”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聚焦深度极度贫困主战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边境民族地区。”自治区民宗委经济发展处处长覃凤前表示。(记者廖志荣、王春楠 通讯员凌箐璐)

(责编:庞冠华、周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