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水县召开集体经济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融水县两新党工委供图
近年来,融水县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强劲“引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整体推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抓细责任落实,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源动力”。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县乡村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逐级逐村制定攻坚方案,上下联动发力,整体推进提升。研究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绘就“作战图”,“开方”破题,集中攻坚。县委书记以上率下,多次深入村(社区)实地调研,示范带动班子成员以及乡(镇)党委书记走进一线协调解决问题。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联席协调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财政、农业农村及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乡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纳入党委(党组、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成员单位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倒逼责任落实。印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层层签订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责任书,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加强组织引导,建强集体经济提质“桥头堡”。坚持把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力保证,打造村党组织领导,以专业合作社、协会为主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广“党组织+龙头公司+农户”“党组织+产业协会+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运行模式,形成上联行业、下通农户新格局,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优化党组织设置形式,延伸组织链条,在全县农民合作组织及专业协会中设置联合党支部4个,独立党支部10个,村党支部827个,真正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如,融水融香茶业有限公司利用本地野生茶树资源,以“公司+党支部+农户+基地+收购点”的模式构建大型产销网络,收购鲜茶叶覆盖安陲乡、四荣乡等11个村屯约1680多亩茶园,覆盖农户约430户,其中贫困户190余户,年支付茶农茶青款约265万元,间接带动所覆盖村屯的贫困户116余户,户均增收约2100元/年。
坚持能人引领,打造集体经济蓬勃“生力军”。坚持发挥好驻村工作队“领头羊”作用,创新领头、乡土、候鸟、返乡“四雁”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党员带富“一带二帮三”工程,打造合作社276家、示范基地142个,致富能手500余名、创业带头人460多名,直接带领3万多户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建立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机制,培育村书记后备人才600多名。向209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选派660名工作队员,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强村富民一线磨砺成长。
注重项目带动,铺就集体经济增效“快车道”。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原则,按照自主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投资入股等形式,走资产经营型、产业带动型、土地流转入股型等多元化发展路径,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坚持“适度整合、集中投入、形成合力”原则,对产业聚集度较高、发展类型相近的项目,采取“乡域整合、集中使用、股份合作、利益共享”的方式,加大资金、项目运营整合力度,发挥资金规模效应。2019年底,全县209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的占100%。如,三防镇洞马村党总支部利用集体经济收入资金投资,先后自主发展珍珠李、罗汉果种植、黄牛养殖等产业项目,实现贫困户产业分红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达到6.6万多元。(韦竹立 覃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