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桑蚕助残扶志 脱贫决胜小康

2020年05月17日16:15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助残扶贫 决胜小康——广西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首府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于思琪摄

人民网5月17日电 (王功孝、实习生于思琪)5月17日上午,“助残扶贫 决胜小康——广西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首府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宁市阳光助残扶贫基地举行。启动仪式上,自治区及南宁市相关领导向残疾人士代表赠送了桑苗、防疫用品、生活物资等,并参观考察当地助残扶贫基地。

启动仪式上,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强调,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关心残疾人群体,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兜底保障制度,落实惠残政策,推动广西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016-2019年广西全区累计实现38.7万建档立卡持证贫困残疾人脱贫,贫困残疾人脱贫率为90.6%。截至目前,累计为18.81万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向6.57万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救助残疾儿童6700多名,帮助残疾人新增就业9702人。2019年接待残疾人来访、来电、来信4881人(件、次),较2018年下降21.8%。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72%,为1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此外,残疾人士自强典型不断涌现,涌现出了以刘入源为代表的自强模范和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自治区及南宁市相关领导向残疾人士代表赠送生活物资。于思琪摄

方春明在视察阳光助残扶贫基地的蚕房时,连连称赞:“养蚕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弱,发动广大残疾人士种桑养蚕,在生产中体现自我价值,既扶贫又扶志。”

“广西·邕宁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是南宁市13个扶贫基地之一,地处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中山村,通过“合作社+村坡+残疾蚕户”的模式,为残疾人士提供蚕苗和技术支持,降低残疾人士种桑养蚕的经济风险,助力残疾人士脱贫致富。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每隔15天就向家庭困难的残疾户免费发放蚕种,每批次共计发放140匾蚕种,一年发放10批。据南宁市邕宁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负责人介绍,2018年、2019年累计帮扶困难残疾人养蚕户209户,每户可增收3000-7000元。基地里一批残疾人养蚕典型户发挥示范作用,使得广大残疾蚕农的桑园面积、养蚕批次、鲜蚕产量及质量逐年提升。

自治区及南宁市相关领导参观考察当地阳光助残扶贫基地。于思琪摄

“每年基地都会免费发给我10匾蚕种,除此之外,我还养牛、种玉米、种稻谷,但养蚕一年可以让我增收7000元,是我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家住罗马村的残疾人蚕农李豪才说,他在2016年通过种桑养蚕成功摘下“贫困户”的帽子。

据了解,近年来,广西残联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脱贫攻坚部署,聚焦贫困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带动并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实现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责编:王功孝、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