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因境内汇聚浔江、榕江、融江三条江而得名。全县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现辖6个镇、9个乡,160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人口40.6万人,主要居民为侗、苗、瑶、壮、汉等民族,其中侗族人口占总人口58%(约23.55万人),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也是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素有“中国侗族在三江”“千年侗寨·梦萦三江”的美誉。
——经济稳步增长,活力不断增强。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2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48.60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3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亿元,同比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9亿元,同比增长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10元,同比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2元,同比增长10.1%。
——交通优势明显,区位优势突出。贵广高铁、焦柳铁路、包茂高速、厦蓉高速、209国道、321国道在县城交汇,形成了西进云贵高原、东连粤港澳,南下北部湾,北接湘鄂赣的“三纵三横”交通路网格局。三江南站还是全国首个少数民族县级动车始发站,从三江出发到桂林半个小时、到南宁3个半小时、到广州3个半小时、到贵阳2个小时,三江依托高铁便利正式步入粤桂湘黔3小时旅游经济圈。
——生态环境宜人,休闲养生胜地。三江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境内植被茂盛,江河密布,森林覆盖率达78.2%,全年平均气温为17℃至19℃之间,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国家Ⅱ类标准以上,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含量为二级标准以上,最高达到13040个/cm3,空气优良指数达到315天,气候暖适宜人,养生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三江被誉为“世界楼桥之乡”“百节之乡”“世界侗族木构建筑生态博物馆”,全县有鼓楼230余座,风雨桥200余座,侗族木结构建筑群闻名于世。境内有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5个,全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3个,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侗族村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预备名录6个,侗族大歌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江民俗节庆丰富多彩,全年月月过大节,村村有节庆,二月二侗族大歌节、三月三花炮节、四月八坡会节、多耶节、侗年等民俗节庆倍受青睐,行歌坐夜、侗族集体婚礼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千年侗寨·梦萦三江”知名度和美誉度响誉中外。三江先后获得“亚洲金旅奖最具民俗特色旅游县”“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中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000.55万人次,同比增长11.02%,旅游总收入80.59亿元,同比增长11.16%。
——生态产业优良,农副产品丰富。以“两茶一木,种稻养鱼”为生态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8.8万亩,干茶年产量1.45万吨,年产值16亿元;油茶林面积61.7万亩,其中新油茶品种种植面积10.24万亩,油茶籽年产量1.9万吨以上,年产值达4.5亿元以上,居广西前列;杉木、竹子面积130.8万亩,种稻养鱼面积达7.66万亩,高山稻鱼年产量3122吨,年产值1.3亿元,高山鱼稻(再生稻)年产值1500万元。三江茶、三江茶油、高山稻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江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油茶之乡”“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国家稻田养鱼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三江县政府办)
来源: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