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近60万搬迁群众就业有保障

2020年05月06日16:18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广西聚合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打好“组合拳”,扎实推进“三个一”帮扶措施,大力发展后续配套扶持产业,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点,助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引领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截至2020年3月底,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已实现“一户至少一人就业”的 13.40万户59.89万人 ,就业率达到82.43%,基本上达到每户有1人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家庭成员实现就业的要求。对没有劳动能力的0.79万户搬迁贫困户,通过社会保障兜底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

“三个一”政策强化产业扶持

在政府帮扶下,永福县搬迁户赵有胜在当地安置点创办就业扶贫车间,助力30多名搬迁贫困户就业。蒙志献摄

广西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和后续扶持同步规划,全面抓好“三个一”政策(“一户一策”“一户一帮”“一户一档”)帮扶工作。落实“一户一策”政策,与搬迁贫困户签订后续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协议,根据每个搬迁户的贫困类型、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因户施策,制定扶持计划,落实帮扶政策及增收项目;落实“一户一帮”政策,安排帮扶干部对搬迁贫困户进行跟踪帮扶,直到2020年;落实“一户一档”政策,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到户建档工作,做到可看可查。目前,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户有16.18万户,有搬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0.54万人。其中对搬迁到县城、产业园区、重点镇安置的搬迁贫困户,按照“确保每户有1人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的要求,已落实就业12.95万户。

对搬迁到中心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搬迁贫困户,按照逐户落实产业项目、资金的要求,已落实1.29万户、产业项目1.29万个、资金0.57亿元。全区各地搬迁到中心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搬迁贫困户1.5万多户,产业扶持措施均100%落实。

大力发展后续配套扶持产业

融水县引进生猪养殖产业扶贫项目,计划总投资4.8亿元,预计年出栏生猪15万头,养殖基地计划今年8月建设完成。该基地计划于下半年启动生猪青饲原料3000亩构树种植项目,并将树苗发给贫困户种植,由生猪养殖基地提供技术和服务并负责回收。该项目可带动以贫困户为主的500户农户脱贫致富,通过发挥产业优势带动搬迁贫困户就业脱贫。

广西各地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后续配套扶持产业,创造了很多“易地扶贫+”的产业配套发展模式。如“企业(合作社)+园区+搬迁贫困户”“政府+企业+搬迁贫困户”“扶贫车间”“五个一批”边贸扶贫模式和粤桂扶贫协作劳务输出等模式,探索形成了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贸易流通式、乡村旅游式等多种有效的就业扶贫车间模式,优先选择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址建设就业扶贫车间,打造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贫新模式。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区累计认定就业扶贫车间3067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3.16万人。其中,有266家就业扶贫车间坐落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23个农民工创业园,吸纳搬迁劳动力0.37万人就业,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超过4.01万个。

同时,全区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做好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工作,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向每个人推荐3个以上有针对性的岗位信息,组织有培训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参加至少1次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打造安置点扶贫产业园用于“造血”

广西结合贫困地区移民安置点资源承载能力,实施自治区关于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两年行动,科学布局移民搬迁后续农业产业,指导易地搬迁地区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通过示范区辐射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通过实施“产业联扶”,创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贫产业园,不断增强搬迁户自主创业和产业的“造血”功能。该县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农业龙头企业+政府平台公司+后续扶贫产业园+易地扶贫搬迁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总投资6000万元在川山镇下久村和下南乡坡川村创建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扶贫产业园2400亩(户均0.5 亩),打造“三特”水果后续扶贫产业园,实施“两园双基双带”产业联扶机制,搬迁户每户可从“产业园”申请扶持创业资金(1500—3000元/年)进行自主创业,如从事开办门面、商铺等服务业,或就近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项目,以此促进搬迁户稳定增收。

政策发力确保搬迁群众长远生计

贺州市平桂区经常举办搬迁户专场招聘会,助力搬迁群众就业脱贫。蒙志献摄

2019年,广西编制出台《广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通过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脱贫。“十三五”时期,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计划项目2034个,后续扶持项目计划总投资68.82亿元。其中发展特色农林业项目598个,计划投资19.13亿元;发展劳务经济项目748个,计划投资24.04亿元;发展现代服务业项目211个,计划投资15.38亿元;实行资产收益项目126个,计划投资8.34亿元;实行社会保障兜底351个安置点1.44万户5.39万人,计划投资1.91亿元。

同时,积极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用于后续扶持工作。对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支持发展特色农林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对没有劳动力的搬迁户,采取社会保障兜底,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生活。

2019年12月14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印发执行《关于进一步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管理,提出进一步强化安置点搬迁群众的产业扶持、培训就业、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等“十项强化”工作,明确到2020年搬迁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解决,同等享有便利可及的城镇公共服务,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到2025年,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实现“有发展、可致富”,有效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实现保障搬迁群众长远生计和安置点长治久安的目标。

就业奖补助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今年3月16日,广西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助力疫情期间搬迁群众就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通知》规定,对今年3月31日前复工复产的就业扶贫车间,在6月30日前吸纳搬迁户劳动力就业的,带动就业补贴提高至2000元/人;凡在今年2月至6月期间赴区外务工或在当地扶贫车间、企业就业的搬迁户劳动力,按照疫情期间工作月数,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稳岗补贴;对前往广东等外省务工的搬迁户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同时,充分利用粤桂扶贫劳务协作机制,开设广东等省客运专班,组织搬迁户劳动力返岗复工。开展劳务对接,摸清企业复工、用工需求,及时向搬迁户劳动力发布企业开复工和岗位需求信息,推行网络招聘方式,提供线上就业服务,切实做好搬迁户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

此外,全区各地安置点结合实际创新开发扶贫岗位,结合疫情防控需要,新增开发保洁环卫、防疫消杀、测温员、社区巡查、卡点值守等社区临时性岗位,以及开发其他扶贫岗位,促进搬迁户劳动力就业。同时结合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等,引导援助方聚焦大型集中安置区,对口援建一批劳动密集型、生态友好型扶贫车间。引导农产品加工产能向安置区周边集聚,提升安置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

4月1日,广西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全面聚焦搬迁群众就业和后续产业发展,加大后续扶持工作力度。4月13日,广西印发《关于做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后续扶持产业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实施效益等,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项目入库管理,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尽快发挥项目带贫益贫效益。(沈泉池、蒙志献)

(责编:沈泉池、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