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54321”工程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020年04月28日15:05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十三五”时期,博白县共有138个贫困村,贫困人口34557户169154人。2016年以来,该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举全县之力实施“54321”工程,共累计脱贫161232人、退出贫困村131个,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末的10.41%降至2019年末的0.66%。全县还剩下未脱贫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7922人。

创新五项机制,凝聚强大合力。一是创新综合协调机制。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听取1次以上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县四家班子分管联系扶贫工作领导每个工作日轮流坐阵县攻坚办指挥,每周主持召开工作例会,研讨脱贫攻坚工作,各专责小组每月召开会议研究扶贫工作,并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二是创新扶贫指导机制。严格落实“1+17”组织机制,通过县指挥部、各指标部门进一步加强指导工作。对各镇各部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巡回指导,确保工作一线跟进、问题一线发现、困难一线解决。三是创新干部管理培养机制。全县共培养脱贫攻坚业务骨干607人,选派815名干部担任工作队员,其中第一书记138名。同时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培训,提高扶贫干部业务水平。四是创新党建促扶贫机制。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提升整顿工程”和村级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开展“四引四回”强村工程,打造党群致富联合体,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五是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开展“引老乡建家乡”“千企扶千村”活动,动员和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同时组织成立博白县扶贫基金会并举办慈善晚会筹集到账资金2000多万元。

打好四场硬仗,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我县“十三五”时期搬迁1075户5501人,规划建设9个安置点。目前已完成搬迁入住1075户5501人,完成率100%。同时落实后续产业扶持和促进就业创业计划,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二是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探索创新“扶贫+能人”“扶贫+企业”“扶贫+环保”“扶贫+党建”产业扶贫模式,扶持“5+2”特色产业以及扶贫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全县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6.80%。全县已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07家,共吸纳8097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06名。三是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硬仗。编制全区首个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规划,共筹集集体经济发展资金2.2亿元,对全县138个贫困村每村注入资金达到70万元以上,2019年每个贫困村收入均达4万元以上。四是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落实扶贫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切块分配,合理安排扶贫项目。目前“有安全饮水”达标率100%。全县317个行政村村委会均已连接上级路网或其他乡镇路网。

提升“三保障”水平,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一是提升教育保障水平。创新“双线四包”机制,行政督促复学、司法督促复学,坚持学校、政府和政法干部“三管齐下”抓实控辍保学工作。部署控辍保学“清零”行动,开展“行政司法督促复学”“联合大劝返”行动。目前,全县无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13%。二是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围绕“198工程”推进医疗保障百日攻坚,当前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35%,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参保率100%。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大病集中救治”和“一站式”结算机制,建档立卡患病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门诊特殊慢性病实际报销比例达8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100%。三是提升住房保障水平。由县四家班子领导亲自带队,对全县391582户农户住房进行全覆盖鉴定核实等级评定并出具住房安全等级鉴定书。目前,全县居民住房安全有保障达标率为99.83%。

狠抓两大提升,提高帮扶质量。一是提升政策知晓度。举办贫困户、脱贫户及帮扶联系人“三方”见面会,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与贫困户面对面宣传、发放宣传单等,宣传扶贫政策、贫困户带头致富、社会帮扶的先进典型,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全县独创《脱贫攻坚之歌》《一张联系卡》等歌曲。二是提高“三率一度”。全县安排2.73万名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同时推行固定扶贫日制度。目前,全县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实现一个目标,全力推进贫困县退出指标攻坚。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推进贫困县退出指标攻坚。目前全县有特色产业、有住房保障等“九有一低于”所有指标自评均达到脱贫摘帽要求。(廖懿、祁海莲)

(责编:周雨乐、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