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中国正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具有紧迫感和使命感。但现阶段,中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国际化程度依然较低,国际化发展的速度也较慢,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国内外民众对我国高水平国际化的高等教育的需要。如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推动我国高校国际化快速发展的策略进行思考,提出了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选取高标准的国际化标杆学校、创造国际化的语言环境、以院系国际化发展为重点、以全英文授课留学生教育为支点等策略来推动地方高校国际化快速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地方高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国高校,特别是占高校主体的地方高校的高水平国际化发展、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是推动国家进入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力量。因此,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具有历史使命感、时代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从大学的出现,它就是开放的国际化的。只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大学国际化的程度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产与经济活动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世界各国正努力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纵观世界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无一例外国际化程度都很高。国际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人才和生源竞争加剧、区域教育资源失衡等情况都在倒逼地方高校反思自身发展,提出新的战略规划,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师资水平、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置于世界高等教育的平台上加以评价,查找自身不足与差距,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探索适合区域经济特色和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因此,加快国际化进程已经成为地方高校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迫切需要[1]。
2017 年 2 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我国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这是国家首次在官方文件提出“国际交流合作”为高校的一项新使命。“国际交流合作”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使命的新拓展。这一新使命也将使我国高校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已有很多学者和文献进行研究[2-7],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对推动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几年,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双一流建设使得985高校在全球高校国际竞争力排名逐年上升,国际化的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参差不齐,大部分处于局部、零散、表层化、边缘化的发展状态,国际化整体思路不明确,缺乏国际化发展的共识、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解决困难的办法和措施。我们通过进一步分析高校国际化的内涵和高校的职能,提出了高校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新策略。
一、高校国际化的内涵理解
要制定高校国际化快速发展战略与策略,首先要把握高校国际化的内涵。关于高校国际化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主要有文化说、趋势说、关系说、过程说和结果说等,但无论从何种角度认识,它都包含着跨国别、跨文化等要素的一系列教学和科研活动,离不开交流与合作的初衷[8]。著名学者 D.Hans 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意识与本土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相结合的发展过程[9]。高等教育国际化著名专家 J.Knight 认为国际化是在院校与国家层面,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进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或传递的过程。这一界定涵盖了国际化的主体、内容、目的和过程,具有概括性和普适性[8].
近些年,关于我国高校国际化的研究越来越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对国际化也越来越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最近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的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明确了国际化是一级建设指标。这些文件强调了国际化的重要性,强调国际化的建设过程,但并没有明确什么样的高校算一所国际化的高校。笔者认为一所真正国际化的高校必须是一所面向世界的高校,是一所世界的高校,它以培养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开展国际化的科学研究为己任,为世界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专业人才。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很多高校都是国际化水平非常高的高校。而在中国大陆,还没有一所大学的国际化水平达到香港和新加坡的几所名校的国际化水平。绝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国际化水平还很低,距离真正的国际化高校还很远。要成为一所真正的国际化高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当今公认的大学的五大职能。从广义来讲,高校的办学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都可以包含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范畴之中,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可看着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新要求,因此,高校服务社会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来实现。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大学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很难产生大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它就更像是一所职业院校或初等学校了。同样,只注重科研而没有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大学就不成为大学,而是一个科研机构了。因此,高校的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而,高校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
二、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化快速发展的策略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也在近1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整体来看,我国大学国际化水平偏低,教育输出指标优于教育输入指标,各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不平衡,总体上是“985”高校优于“211”高校,“211”高校优于其他高校[10]. 特别是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遇到很多诸如语言问题、教师问题、经费问题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举步维艰。围绕人才培养国际化和科学研究国际化这两个中心任务,结合本校国际化发展的经验,笔者认为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选取高标准的国际化标杆学校、创造国际化的语言环境、以院系国际化发展为重点、以全英文授课留学生教育为支点等策略对推动地方高校国际化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让国际化理念深入人心,国际化政策措施鼓舞和激励人心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树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是高校国际化快速发展的前提。在研究高校国际化策略的几乎所有的文献中,都会将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作为首要策略。如何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使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深入民心?首先学校领导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充分认识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意义、作用和效益,通过务虚会议的形式统一领导班子的认识,并向全体师生员工阐明国际化对学校和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体现在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和任务分解之中。再次要制定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规划、措施和激励机制,开展国际化大讨论,不定期召开国际化发展研讨会,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国际化建设中来,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体现在大学文化之中,融入到院系文化之中。
(二)选取高标准的国际化标杆学校,系统地向标杆学校学习
标杆学校是一定时期内学校追赶的目标。目前,地方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普遍不高,主要是思想不统一、目标不明确、建设不系统等造成的。这需要我们选取一两所国际化水平高,对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有借鉴意义的高校作为标杆学校。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很多高校国际化水平都很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11-12]。从语言和文化特点来看,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高校更适合我国地方高校作为标杆学校学习。确定标杆学校后,要与标杆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和帮扶关系,全方位学习标杆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办学模式、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文化建设、教学模式、科研模式、管理模式等,引进标杆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派送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带着明确的科研和教学学习任务到标杆学校进修和访问。这样经过几年的学习,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一定会得到大幅提高。
(三)创造国际化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高校国际化的基础。对地方高校来说,国际化发展的难点之一是语言问题。英语目前依然是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最通用的语言。地方高校的老师、管理人员和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不高,对开展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双语教学、学生留学等都存在较大困难。这个问题必须在全校统一认识,共同面对,采取具体措施加以解决。首先在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时就要认识到英语对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大力宣传。其次,要制定提升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具体措施,如请外教对学校教职工开展大规模培训、送出去开展语言和教学培训、鼓励开展全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鼓励使用全英文教材、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口语训练、鼓励与外教和留学生多交流等。再次,要建立国际化的校园环境。在校园里有文字出现的地方(宣传标语、路牌、部门等)尽量使用中英双语,教室、实验室、研究室、图书馆等尽量使用中英双语介绍,学校网站采用中英文两个版本。
(四)以院系国际化发展为中心,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和科学研究国际化落实落地
高校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院系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体。院系国际化是学校国际化的关键和实施主体,以院系国际化发展为重心,才能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学校要为院系国际化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要充分调动院系在国际化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实现高校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关键是要发挥院系的主动权,二级学院的领导要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深入思考本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二级学院要主动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创建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国际化的品牌课程和品牌专业、建立国际化的科研平台、开展国际化的科学研究、探索中外学生融合的管理模式、形成国际化的院系文化等,真正使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和科学研究国际化落实落地。
(五)以全英文授课留学生教育为支点撬动地方高校国际化快速发展
教育国际化形式经历了从最初的发展援助到合作交流再到商业贸易三个阶段。据此划分标准,中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仅处于合作交流阶段。中国高校国际化教育的商业价值微乎其微,面向外国留学生开设的全外语课程数量及其占比非常低,吸引外国学历留学生的使用全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数量及其占比也很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外国留学生的招收,在学历留学生方面更是如此[10]。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推进十分彻底,其国际留学生比例全球最高。目前国际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澳大利亚继煤矿、羊毛之后的第三大出口产业[13]。目前,国内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国际化是局部的,比如有少数几个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招收一些语言生或交换生、一些中文授课的学生或少部分英文授课专业的学生。这些都很难从全局上去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也很难形成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在国家如此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为什么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还是如此之低,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国际化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高校没有找到推动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好支点并利用这个支点去撬动整个学校的国际化发展。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近年来,我们对全英文授课留学生教育进行了实践和深入思考,认为全英文授课留学生教育可以作为高校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是因为全英文授课留学生教育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开设全英文授课留学生专业,需要制定全英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用全英文教材、用英语教学和交流,这就迫使学校培养一批能用全英文教学的教师和能用英语交流的管理干部,有利于推动学校教师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建设一批国际化的教材、国际化的课程、国际化的专业和国际化的科研成果,同时推动本土学生的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2)一般来说,全英文授课留学生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会带来不同的民族文化。一定数量的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留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会让校园充满国际化的文化氛围,使我们的本地学生不用出校门就能切身感受中外文化的交融。 (3)一定数量的全英文授课留学生可以形成很好的中英文语言环境,激发和促进本地学生学习英语,特别是练习口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留学生也得到学习中文的良好环境。(4)能扩大留学生招收规模,增加收入,解决学校国际化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要发挥全英文授课留学生教育的支点作用,推动学校国际化快速发展,学校需做好以下几点:(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全英文授课留学生教育在撬动学校国际化发展中的支点作用,提升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效益。(2)改变对留学生圈养式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按专业放到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负责全英文授课专业的建设、教学安排和学生管理。来华留学生在学校及二级学院享有与全日制本科生同等的学习与管理待遇,包括班主任及第二课堂等工作,国际教育学院主要负责来华留学生出入境手续的办理、教育部学籍管理、学工管理、部分第二课堂活动等。(3)选择师资队伍英语基础好的优势特色专业招收全英文授课留学生,确保留学生培养质量,逐步扩大全英文授课留学生的招收规模。(4)留学生教育要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预防被国际化。在留学生培养中要注意中西文化融合,打造好跨文化交际、中国概论、汉语与中华文化等通识课程,建设好几门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优势的校本特色课程,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5)加大经费投入,有充足的经费用于培养大批能够全英文授课的教师和全英文管理的管理队伍,建设一批全英文教材、课程和专业,创建国际化管理体系,建设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等。(6)建议教育部调整在各类评估、硕士点授权单位申报、博士点授权单位申报中生师比计算时1个学历本科留学生算3个普通本科生的比例。因为一方面培养留学生并没有比培养普通学生占用更多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这条规定很不利于扩大高校的留学生招收,难以形成规模效果和效益。
三、小结
高校国际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协同努力,需要学校内部形成统一的思想、确定好目标和定位、做出合理的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明显激励作用的政策措施,需要全校上下各部门和二级学院同心协力围绕人才培养国际化和科学研究国际化这个中心任务,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只有这样,地方高校的国际化才能得到快速发展,真正成为面向世界,被世界认可的高校,逐步走进世界高等教育舞台的中央。
参考文献:
[1]郭伟,赵明媚. “双一流”战略下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思考——以“一省一校”入选高校为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50-56.
[2]李庆领,吕耀中. 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9-83.
[3]汪彬.地方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6(3): 98-102.
[4]刘亚军.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M]. 2017.
[5]张乃元,赖明谷,赖文斌,黄旭华. 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基本的内涵要求[J]. 教育学刊,2017(24):182-187.
[6]郭龙源,张国云,吴健辉,涂兵,欧先锋. 地方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途径探索[J]. 现代计算机. 2017(上):23-25.
[7]蒋韬成,王峰,刘红,贺玲. 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学现状及思考_以湘南学院为例[J]. 湖南学院学报,2017(3):104-107.
[8]王祖林. 我国大学院系国际化实施困境与推进策略[J]. 高等教育管理,2017(4):65-70.
[9]D. Hans (edited) (1995).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ustralia, Canada,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ublisher: EAIE Secretariat, Van Diemenstraat 344.
[10] 程莹,张美云,俎媛媛. 中国重点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的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4(8):46-54.
[11] 刘慧,曹步峰. 澳英两国扩大外国留学生教育规模的经验及启示[J]. 辽宁教育研究, 2007(03):78-81.
[12] 孙红. 新加坡高校办学特色及启示. 中国成人教育,2017(12):113-116.
[13] 孔江榕,周涛,王晖.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现代大学教育, 2012 (06):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