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4月16日电(记者庞革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西金融系统积极运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和专项再贷款等优惠扶持政策,落实企业贷款“到期延、存量续、总量增、利率降”等举措,全力支持实体经济渡过难关。在此基础上,广西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创新制定实施一批符合广西实际、具有广西特色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财金联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目前,10亿元财政资金已快速带动500亿元优惠贷款。
据介绍,央行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等中央层面统筹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为广西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效支持,但仍存在较大缺口,实体经济纾困压力依然很大。一是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惠及面不够广。截至3月12日,广西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10.56亿元,而疫情发生以来至3月10日,广西全区累计为复工复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了987亿元贷款。二是财政贴息存在时滞,等企业申请贴息成功,很可能已经过了资金最紧张的时期。三是资金紧缺仍然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瓶颈。根据广西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最近问卷调查,39%的广西受调查企业反映一季度营业收入将下降50%以上,47%的企业反映账上现金仅能维持1个月以内的生产经营,54%的企业认为新增银行贷款是当前最急需的金融支持。针对这些状况,迫切需要广西创新方式方法,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企业的力度。
为解决以上问题,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广西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审计厅和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于3月9日印发《企业复工贷款财政贴息工作方案》,推出财金联动复工贷政策。该政策创新采用利差补贴方式间接贴息企业,明确由自治区财政和企业所在地财政按1:1比例投放10亿元贴息资金,为企业降低2个百分点的贷款利率,这将带动全区银行机构迅速投放500亿元优惠贷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该复工贷款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将以往的直接贴息(即财政部门直接贴息给企业)改为间接贴息(即财政部门通过银行降低利率实现补贴目的)。二是将以往的事后补贴(企业需等银行贷款到期后向财政部门申请)改为事前补贴(银行发放贷款中即已包含贴息),由银行机构直接按降低2%后的利率向企业发放贷款,再由银行机构向财政部门申请相应的利差补贴。
在审批管理上,不再采取以往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企业名单、银行按名单发放贴息贷款的做法,改由银行进行贷款主体资格审核,充分发挥起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功能,用好金融机构眼光亮、手脚广、信息灵的优势,将资金投放至真正受影响、有需求、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确保最大化发挥财政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
该贷款政策发布以来,企业反响热烈,纷纷在广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注册并提交贷款申请,广西各商业银行已投入专门人力物力负责开展该项贷款工作。获得贷款的企业享受到了较高比例的利息优惠和较大力度的信贷资金扶持,企业申请到的贷款利息直降2个百分点,单个企业获得的贴息金额最高可达100万元,对应可申请到最高达5000万元的贷款。广西各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的10亿元贴息资金带动投放的500亿元复工贷款,将为超过1万家复工复产企业注入流动性,很大程度上满足由广西地方金融监管局摸排出的区内总计超1000亿元的复工复产融资需求。
截至4月15日,已完成授信1697笔,共授信94.88亿元,完成放款1697笔,完成放款86.53亿元,申请自治区财政贴息9496.72万元,申请市县财政贴息8792.56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