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五个坚持”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

2020年04月15日10:07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博白县大力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使大批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打造了一张“在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奔小康”名片。截至目前,全县共评审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07家,共吸纳8097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06名,人均月增收约2500元,带动一千多个贫困家庭实现脱贫摘帽,取得较为显著的扶贫成效。在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中,博白县探索总结出了“五个坚持”工作法。

一、坚持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将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情况纳入全县各镇年终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内容。县人民政府制定《博白县进一步加快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措施和奖励政策。

二、坚持合理布局。严格落实扶贫车间在贫困村、人口聚集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三个优先”要求,实现全县所有镇、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全覆盖。在产业布局上,结合本县产业特点,围绕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发展扶贫车间,覆盖县内主要支柱产业。

三、坚持规范管理。在创建扶贫车间过程中,坚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重视抓好规范化管理。一是严格认定,重点做到“六个达标”:确保贫困人数达标、车间面积达标、工作时间达标、薪酬达标、劳动合同达标、购买意外伤害险达标。二是建立健全扶贫车间信息库,全面、准确、及时记录每个车间的相关情况和数据信息。三是开展星级评定。制定星级评定实施方案,对扶贫车间进行星级评定,并进行奖励。四是建立退出机制。加强对扶贫车间的动态管理,加强扶贫车间带贫成效考核,对不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取消其就业扶贫车间称号。

四、坚持分类指导。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积极推进扶贫车间示范建设。通过设立示范典型,推动全县扶贫车间建设。重点探索推广了五种模式扶贫车间,其中:“工厂式”扶贫车间62家、“居家式”扶贫车间8家、“种养式”扶贫车间37家。另有2家“贸易流通式”扶贫车间、2家“乡村旅游式”扶贫车间已申报待审定。

五、坚持大力扶持。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三方面扶持政策:一是扶持扶贫车间经营主体。对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且满足相应条件后,每年给予1000元/人政策补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提高到2000元)。二是扶持扶贫车间建设。对经营主体自主建成并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带动贫困人口就业6个月以上,吸纳就业30人及以上,实际发放总工资不低于6000元/人的扶贫车间,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三是扶持贫困人口务工。对受委托居家从事生产加工活动的贫困户,自行购买加工设备的,按照实际购置支出给予奖补。(覃博兰)

(责编:周雨乐、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