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那楼镇屯了村:脱贫村里声声“感谢”话党恩

2020年01月24日10:49  来源:南宁云 -南宁日报
 
原标题:邕宁区那楼镇屯了村:脱贫村里声声“感谢”话党恩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这时候我最想跟你们讲的是两句话,一是要心怀感恩,二是要自力更生……”1月20日,春节临近,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屯了村新村委会议室座无虚席,那楼镇党委书记陆文威正在与100多名村民“谈心”。这是屯了村扶贫感恩教育座谈会上的一幕。

屯了村全口径建档立卡贫困户221户867人,2019年最后一批贫困户22户69人已全部脱贫。

为什么要开展感恩教育?一开场,陆文威就直奔主题:“在一些地方,有贫困户‘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也有的贫困户认为党委政府的支持、干部的帮扶是理所当然,不懂珍惜。精神上不脱贫,就不算真正脱贫。”

“一个家庭就好比一辆手扶拖拉机,可能一时有故障或者没了油,在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修理好了,加满了油,帮扶干部推一把,但是要爬上坡、走得远,最终还得靠自己挂上挡,使上劲……”说的是大白话,却句句语重心长。

陆文威的话引起了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共鸣,大家争相发言。

“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否则我这个家庭哪有脱贫之日啊。现在新房盖好了,孩子也顺利上中学了,感谢共产党!”

“我要感谢帮扶干部,为了我家的危房改造,他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操了多少心。”

“有了教育帮扶资金,我的孩子现在已经大学毕业,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了共产党的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忆往昔比今朝,一句句朴实的“感谢”发自肺腑,溢于言表。

贫困户黄翰早的女儿黄金玉也忍不住了,拉着妈妈站起来,激动地说:“我们家兄妹多,过去父母靠种点地养我们,生活很困难。但是近几年,村里发展了产业,公司带来了项目,爸妈在家门口‘上班’,我们也享受了扶贫好政策,现在衣食无忧,学费不愁。我大姐已经工作,我也上大学一年级了,我一定会争气,将来学有所成回报家乡。”

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事,越说越热乎;身边的脱贫榜样鼓舞斗志,越说越有信心。一时间,会议室里暖意融融,大家兴奋地谋划新一年的生产,畅想新一年的生活。

“我虽然脱贫了,但会更加珍惜党的扶贫政策,搞好养鸡、种花生等种养,争取早日奔小康。”脱贫户黄翰转说。

“新的一年,我要更加努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争取今年把新房盖起来。”脱贫户吴家晒表示。

镇村干部趁热打铁,为村民送上毛主席画像和对联作为新春礼物。把春联带回家后,黄金玉一家第一时间新桃换旧符,并和和美美地在大门口照了一张全家福。背景的这幅对联上写着:精准扶贫好政策,润物无声暖人心。

记者手记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脱贫攻坚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精神贫困,更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近年来,那楼镇由书记带头,镇村干部在各个村广泛开展感恩教育,着力破解精神贫困。

在感恩教育中,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克服困难,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润物细无声,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消除了,“想脱贫”的干劲更足了,“会脱贫”的能力增强了,“争脱贫”的氛围更浓了,那楼镇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14.9%降至2019年底的0.15%。

治穷先治心。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在这紧要关头,更要教育引导困难群众坚定脱贫的信心,“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让更多困难群众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记者杨静 通讯员覃捷)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