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海关:《象牙及其制品鉴定技术规范》正式发布

2020年01月03日09:04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南宁1月3日电 笔者日前从南宁海关获悉,海关总署于2019年12月27日下发2019年第222号公告,南宁海关承担的《象牙及其制品鉴定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时间为2020年7月1日。该技术规范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在象牙及其制品鉴定的技术空白

据介绍,象牙检测鉴定可以综合判断大象的种族、地域、年龄等,通过鉴定确定其性质,为打击走私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此前国内尚无公布的象牙及其制品的鉴定标准,海关部门在象牙及其制品鉴定方面缺乏相应技术支撑,不但鉴定周期长,而且技术手段也仅限于形态学特征鉴定,方法主要参考国外相关文献和国内象牙制品鉴别的流传经验,鉴定结果容易引起争议和执法纠纷。因此,急需研究制定一套易于操作、规范统一的象牙及其制品鉴定技术标准,为打击象牙及其制品的走私活动提供技术保障。

2019年5月,海关总署指定要求南宁海关负责承担《象牙及其制品鉴定技术规范》制订,南宁海关领导多次组织研究象牙鉴定技术攻关工作,要求集中力量,尽快取得相关象牙鉴定技术的检验资质和制定行业标准,争取在全国海关系统象牙鉴定研究领域取得领先位置。该关立即组织动物检疫和实验室技术骨干成立象牙及其制品鉴定专家团队,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攻关。同时组织综合业务处、技术中心等有关人员11人组成的技术规范起草工作组,力求标准起草工作科学性、规范性。

针对象牙及制品鉴定技术标准空白的情况,专家团队查阅国内外科技文献,在总结现阶段国外针对象牙及其制品鉴别的相关参考标准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实物象牙样本和阳性对照,开展象牙及其制品鉴定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关键方法比对试验,检测样本近100种,通过反复大量实验,除吸收其公认成熟的宏观形态学检测方法外还针对采用宏观形态学方法无法进行鉴定的特殊情况,最终形成特异、敏感的鉴定方法,拟制了一套针对象牙及其制品核酸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最短时间内编制完成《象牙及其制品鉴定技术规程》(实验室内部方法),除涵盖感官鉴定、纹路鉴定、紫外荧光鉴定等传统鉴定方法外,创新性建立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建立了实时荧光PCR检测和巢式PCR检测两套鉴别体系方案,前者主要用于鉴别亚洲象、非洲象和猛犸象的象牙及制品;后者主要用于快速筛查鉴别象牙及其制品,如用象牙打磨成粉后做成的工艺品。通过以上方法,可快速鉴定亚洲象、非洲象和猛犸象的象牙及制品,为象牙及其制品的准确鉴定提供科学准确的保障,成为识别象牙及制品真伪的“火眼金睛”。

仅仅一年的时间,南宁海关就完成了技术规范文本、编制说明、标准方法验证、标准征求意见等工作,圆满完成制定任务。2019年12月25日,海关总署组织《象牙及其制品鉴定技术规范》审查会,专家审查委员会认为该技术规范明确了象牙及其制品的鉴定方法,能够满足象牙及其制品鉴定工作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填补了我国在象牙及其制品鉴定的技术空白,一致同意通过审定。

攻克象牙及其制品检测鉴定技术,并制订《象牙及其制品鉴定技术规范》,提升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走私入境的技术支撑能力,为海关系统打击象牙及其制品走私提供了精准、便捷的技术鉴定手段。(王勇 韦万春 孔祥军)

(责编:王勇、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