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破局“各自為戰” 賦能“站區一家”

——國鐵南寧局以“1235”工作法推動站區工協委建設成效顯著

2025年10月01日12:3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9月27日23時47分,國鐵南寧局憑祥站區調車組職工的一條報修信息在“碼上辦、馬上辦”線上服務平台彈出:“宿舍空調故障。”7分鐘后,工單派發至責任單位﹔1時15分,空調恢復運轉。全程不到兩小時,一場“靜悄悄”的服務閉環在邊境小城的夜色中完成。

“現在,我們最怕系統‘沒工單’。”憑祥站區工協委主任李軍笑著說,“因為每一條留言都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們和職工進一步交流的大門。”他滑動手機屏幕,展示平台后台數據:自上線以來,共收集訴求建議17條,閉環反饋率100%。

這個涵蓋機務、車務、供電等9家單位、220名職工的邊境站區,曾因專業壁壘高、協調難度大,面臨“各掃門前雪”的困境。如今,依托國鐵南寧局工會推行的“1235”工作體法,憑祥站區率先破題,成為站區“共建共融、共享共促、共商共治”的生動范例。

一套辦法:從“各自為戰”到“握指成拳”

國鐵南寧局所轄區域山區鐵路多,單元分散,點多線長,管理難度大。過去,工會工作存在服務不到底、活動不觸邊的現象。

根據區域特點,國鐵南寧局工會創新性地在南寧、柳州、桂林等8個區域,設立工會工作協調委員會(簡稱“工協委”),統籌開展地區性工會工作。近年來,為深入落實鐵路總工會“深化基層工會聯創共建工作”要求,國鐵南寧局將工作重心下沉,推動工協委模式在站區精准落地,並選定憑祥、八渡、河池西等10個站區為試點開展實踐,著力打通服務職工的“最后一公裡”。

站區工協委建設,難點在“協”,關鍵在“融”。

為此,國鐵南寧局工會多次深入試點站區調研,梳理出職責模糊、協同低效、服務脫節等共性問題,以及邊境站區“文化建設需強化”、偏遠站區“資源聯動待加強”等個性特點,最終出台《國鐵南寧局工會站區工會工作協調委員會管理辦法》,為工協委規范化運行奠定“制度基石”。目前,10個試點站區均對照《辦法》建立工作台賬,實現“任務清單化、推進時序化、考核標准化”,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試點站區還因地制宜細化落實《辦法》內容——八渡站區通過協同協商,率先出台站區管理制度,化解食堂能耗分攤、職教練功場共用等14項歷史遺留問題。

“過去遇到跨部門問題,總要層層上報,現在工協委一協調,效率翻倍。”一名工作多年的車務職工感慨。

兩個需求:精准服務與應急保障雙線發力

“職工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企業關注什麼,我們就保障什麼。”國鐵南寧局工會以“供需閉環”思維,推動服務從“普惠”走向“精准”。

憑祥站區工協委打造“普惠+特色”服務矩陣:線上,“碼上辦、馬上辦”平台24小時響應職工訴求﹔線下,“雷鋒街市”志願服務隊穿梭於站區角落,累計解決宿舍設備維修、生活保障等問題83件,職工滿意度達98%。

而博白站區工協委的做法同樣暖心——打破“托管班僅設大站”局限,首次在縣級開設暑假職工子女托管班,推出手工制作、健康鍛煉、趣味游戲等課程,幫助20余名職工解決假期“帶娃難”問題。

聚焦企業需求,站區工協委構建“應急+常態”保障機制,組織干部職工“硬核”出擊。在台風“蝴蝶”來襲前,茂名西站區職工12小時內清理危樹32棵、加固門窗57處,儲備飲用水、方便面等應急物資。太陽村站區工協委則圍繞貨場作業安全隱患發力,主動協調工務、貨運部門投入12萬元鋪設勞保砟道路800余米,徹底消除作業風險。

三個原則:因地制宜、服務職工、實干實效

站區情況千差萬別,如何避免“一刀切”?

國鐵南寧局工會提出“因地制宜、服務職工、實干實效”三大原則,讓聯創共建接地氣、有溫度、見真章。

如何因地制宜?地處中越邊境的憑祥站區,文化氣息濃郁——該站區工協委深化“國門五家”文化建設,設立中越鐵路文化展示區,組織開展“讀經典﹒頌黨恩”讀書分享會20余場,厚植職工家國情懷。地處桂西北深山的八渡站區,青春氣息十足——該站區工協委推行“路地聯誼”模式,聯合地方機關單位開展籃球、氣排球比賽10場次,舉辦“寧為你來﹒相約南盤江”篝火交友晚會,促進路地職工深度融合。

怎樣服務職工?河池西站區選擇用數據說話:該站區工協委通過線上問卷收集職工建議217條,落地“增加文體活動頻次”“調整食堂菜品結構”等189條建議,精准解決職工“急難愁盼”,讓“工會就在身邊”不再是口號,而是可觸可感的日常。

實干實效在哪?賀州站區工協委推行“衛生責任區聯檢”制度,每季度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每半年組織站區環境互檢交流,通過“衛生整潔度、設施完好率、綠化養護率”三項指標評分,站區環境綜合評分從72分躍升至91分,職工環境滿意度從68%提升至90%。

五同五建:小家暖了,大家穩了

“五同五建”是“1235”工作法的核心抓手,也是推動鐵路站區各單位打破專業壁壘、整合資源力量,從“物理整合”走向“化學融合”的關鍵。

安全穩定同維護,建“平安小家”。梧州站區汛期聯合工務、電務等單位開展防洪演練,500余人參訓﹔賀州站區組織150名關鍵崗位職工到國安局教育基地接受國家安全沉浸式教育。職工安全感與企業安全保障度同步提升,為站區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筑牢了安全基石。

工作學習同交流,建“和諧小家”。塘口、太陽村站區圍繞貨場建設、調車安全等議題,組織工務、物流、車務三方“同堂會診”,破解專業協同難題﹔八渡站區2025年上半年召開3次研討會、4次協調會,化解多項歷史遺留問題。

文體活動同開展,建“健康小家”。桂林西、陽朔等站區針對倒班職工推出“午間半小時投籃賽”“夜班后拉伸操”﹔鹿寨、岑溪站區定期舉辦運動會、健步走,讓“快樂工作、健康生活”成為新風尚。今年以來,國鐵南寧局工會累計撥付專項經費42.5萬元支持文體普惠活動,通過設施完善與特色活動相結合,助推職工文體活動參與率從不足40%提升至78%。

關心關愛同組織,建“幸福小家”。太陽村站區實行食堂“周菜單民主協商”,動態調整菜品結構,職工滿意率穩定在96%以上﹔賀州站區邀請專家開展心理講座,建立“疏導+回訪”機制,有效緩解職工心理壓力……一件件實事讓職工的幸福感更加充盈。

站區環境同治理,建“文明小家”。塘口站區創新性提出“連片、融入、合作”模式,拆牆合院,讓每個單位的“小院”變為站區大家庭的“大院”。賀州站區聯合地方政府、村民,組織職工義務獻工硬化100余米進站泥土路,告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各站區推行“周巡查、月聯檢、季評比”機制,累計發現並整改問題280余處,讓“共建美麗家園”成為自覺行動。

“你瞧,工單來了。”“碼上辦、馬上辦”線上服務平台彈出新信息,李軍又忙碌起來。臨走前,他指著黨建展廳裡職工活動的合影動情地說:“17.8公裡的國境線,我們用24小時的守護、365天的陪伴,讓這座國門車站成為200余名職工名副其實的家。”窗外,一列火車鳴笛駛向遠方。

從憑祥站區出發,國鐵南寧局各站區“共建共融、共享共促、共商共治”的故事仍在續寫,為寧鐵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書寫新篇章。(戴佩芸夏時靜)

(責編:王勇、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