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桂協作文旅融合 繪就萬峰湖新圖景

游船載著游客在碧藍湖面上航行。西林縣委宣傳部供圖
碧波蕩漾的萬峰湖橫跨桂滇黔三省(區)交界,千百座峰叢如青螺浮水,在晨霧中若隱若現。這裡不僅有“山水畫卷”的生態盛景,更流淌著粵桂協作的深厚情誼。近年來,西林縣依托粵桂協作資金,在馬蚌鎮這片壯鄉仙境中打造起集生態觀光、民俗體驗、休閑垂釣於一體的旅游度假區,讓清澈湖水成為連接南粵與桂西腹地的“黃金水道”,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
山水為媒 粵桂協作鋪就旅游坦途
“以前游客想來萬峰湖,只能在岸邊遠眺,粵桂協作資金採購了游船后,游客可以零距離感受湖光山色了!”該縣馬蚌鎮村民朴實話語道出了東西部協作帶來的新變化。2024年,通過粵桂協作機制投入340萬元資金,購置了2艘旅游客船和2艘交通艇,如同在萬峰湖上架起了“水上金橋”。這不僅是簡單的交通工具升級,更是粵桂“航運+旅游”融合模式的生動實踐。
如今西林縣萬峰湖旅游度假區,已建成八大河、平寨、壩桑等旅游碼頭集群,配套生態停車場、親水步道和景觀亭榭,45公裡環湖公路串聯起散落湖畔的美景。紅綢灣國際淡水休閑垂釣基地裡,釣台沿湖而建,成為全國垂釣愛好者的打卡地﹔游客集散中心內,“千年句町·九香西林”的文化元素隨處可見,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歷史底蘊。從基礎設施到服務配套,粵桂協作資金如涓涓細流,滋潤著萬峰湖旅游發展的每一個角落,游船運營截至目前,游船接待游客近1萬人次,開啟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全新體驗。
文化為魂 民俗活動點燃跨省熱情
“唱山歌嘞——這邊唱來那邊和!”每年“三月三”,萬峰湖畔都會響起嘹亮的山歌。在粵桂協作助力下,西林縣在馬蚌鎮舉辦的“三月三”山歌節暨潑水節,已成為桂滇黔三省(區)群眾共慶的文化盛宴。2025年三月三節日期間,有1.6萬名各族游客歡聚一堂,看民族歌舞、游萬峰湖山水、賞非遺打鐵花、參與潑水狂歡,在篝火晚會中手拉手圍成民族團結的“同心圓”盡情歡樂。
這僅是西林萬峰湖旅游度假區文旅融合的一個縮影。依托當地群眾文化聯盟平台,度假區將壯族歌圩、布依族八音等民俗文化融入旅游體驗,該縣打造“三省(區)交界生態游”精品線路。紅綢灣垂釣大賽期間,不僅有國內外垂釣愛好者同場競技,更有九香西林美食展、篝火文化晚會同步上演,讓游客在休閑娛樂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非遺鐵花在空中綻放如漫天星辰,與湖面波光交相輝映,恰似粵桂協作之花在壯鄉大地絢麗盛開。
效益為尺 同心共繪振興畫卷
游船碼頭旁,曾以捕魚為生的村民如今開起了農家樂,“游客多了,臘肉、土雞都成了搶手貨,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許多!”這是萬峰湖旅游度假區帶動民生改善的真實寫照。通過群眾發展、村集體統一管理的發展模式,粵桂協作資金不僅激活了旅游資源,更建立起“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沿湖群眾共享發展紅利。
數據見証變遷:截至2025年,桂滇黔三地依托萬峰湖旅游度假區資源,共接待游客超10余萬人次,創馬蚌鎮旅游新高。這組數字背后,是粵桂協作“引客入桂”機制的持續發力——借助粵桂協作“千年句町 九香西林”專列游船、八大河——三江口自然山水畫廊旅游線路等平台,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萬峰湖,感受“一雞鳴三省”的獨特風情。從單一漁業到多元文旅,從封閉山村到開放景區,萬峰湖的蛻變正是粵桂協作助推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乘協作東風,游萬峰仙境。如今的萬峰湖,正以更開放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在這裡,游客可以乘坐粵桂協作游船探秘湖光山色,在民族節慶中體驗文化交融,用漁竿垂釣詩意生活。隨著粵桂協作不斷深化,西林這片壯鄉明珠必將綻放更耀眼的光彩,成為連接南粵與桂西腹地的文旅黃金節點,書寫更多“生態美、文化興、百姓富”的新篇章!(王勇 黃燕群 趙苑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