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小屯的“黨建引擎”:頭扎屯“四驅提效”繪興邊富民新圖景

![]() |
煙稻輪作示范種植基地。張潔攝 |
金秋九月,走進廣西靖西市岳圩鎮大興村頭扎屯,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躍入眼帘:蜿蜒潔淨的村道串聯起黛瓦白牆,千畝煙稻輪作基地泛起金色波浪,數字農文旅項目工地上機械轟鳴,國門黨校教學點課堂裡村民的笑臉格外明亮。黛瓦白牆間,稻香與笑語交融,邊關小屯的嬗變密碼,源於頭扎黨支部通過“四驅提效”模式,將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處處煥發新生。
鑄魂強基:鍛造抵邊前哨“橋頭堡”
“支部強,則邊疆興﹔黨員活,則民心聚。”頭扎黨支部將政治建設熔鑄為屯級發展的靈魂支柱,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載體,緊跟國家“三農”政策和興邊部署。創新提煉“守土有我、建邊有我、興產有我、穩崗有我、樹形有我、共富有我”的“六我先鋒”精神,成為145名黨員的行動坐標。今年以來,開展專題黨課3場,黨員們在邊關線上筑牢信仰根基,如黨員許仕豪所說:“以前開會是形式,現在黨校成‘加油站’,政策懂了,心齊了,干勁更足了!”
支部將組織生活搬到田間地頭和項目一線,議事決策緊扣農時民需。2025年4月,融合黨員活動、便民服務、文化休閑等多功能的國門黨校教學點落成啟用。“三聯三促”機制(聯學促提升、聯動促發展、聯心促和諧)激活了“共建共享共進”的黨建新生態。紅色研學教育讓陣地“黨味”更濃,磁吸力更強。村民代表在議事會上點贊:“大事小事都商量,支部成了群眾的主心骨。”
先鋒引領:激活邊境一線“紅細胞”
一名黨員一面旗,一個支部一座堡。頭扎黨支部將黨員隊伍建設視為強健肌體的核心工程,點燃鄉村振興的燎原星火。支部精准聚焦致富能手、返鄉青年、退役軍人等高素質群體發展黨員,持續優化隊伍結構。近5年來,新發展黨員4名,均為80后返鄉優秀青年,為組織注入新鮮血液。構建“線上強國+線下實訓”雙軌賦能體系,依托遠程教育、微信群打造學習矩陣,結合邊境實際開設烤煙、百香果等特色技能培訓,錘煉黨員帶富本領。
深化“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活動,創新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機制,政策宣傳崗、產業示范崗、矛盾調解崗等“責任田”讓黨員有為有位。黨員志願隊化身“永不撤離的服務隊”,幫助村民李丕超打通百香果銷路:“去年收入翻番!黨員修水渠、帶貨比自家人還上心。”2025年累計開展防汛抗旱、助老扶弱等志願服務百余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60余件。
產業破題:解碼興邊富民“金鑰匙”
產業興則邊境興,百姓富則國家安——這是頭扎黨支部的實踐信條。支部以黨建鏈驅動產業鏈,班子帶領黨員群眾“走出去”取經,“請進來”把脈,聯合農業部門精准研判,確立煙稻輪作主導產業,示范種植基地產值破110萬元,煙農戶均收入18萬元,成為邊境線上的“黃金田”,更激活了邊境經濟的“造血功能”。返鄉創業年輕黨員周兆榮對產業發展充滿信心:“黨徽照亮的不是一條線,而是邊民的好日子!”黨員喊響“跟我上”,13名黨員率先發展煙稻輪作、生態養殖,帶動發展烤煙250畝、辣椒30畝、山羊110頭。
“兩領三帶+產業”模式(支部統領、黨員帶領,帶技術、帶項目、帶銷售)落地見效。屯級培訓班每年3場、田間指導6次,累計培訓200余人次,讓技術扎根泥土。支部借勢數字浪潮,黨員王鈺化身“帶貨達人”,開辟“電商+農產品”新賽道,讓邊關山貨“雲端”出山。她笑道:“去年我直播賣百香果,銷量漲了3倍,村民都說‘手機成了新農具’!”
善治潤邊:繪就和美邊寨“新畫卷”
黨建優勢如何轉化為治理效能?頭扎黨支部用行動作答: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議事協商會機制(支部委員+黨員代表+村民代表),修訂村規民約,形成“大事共商、好壞共評、事事共管”的治理新局。2025年,通過協商解決土地糾紛、項目落地等難題12件,群眾滿意度達98%。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開展“星級文明戶”“邊境好家風”評選,以身邊榜樣涵養文明鄉風。
支部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檢驗戰斗力的“試金石”,黨員帶頭清拆,村民主動參與。2025年累計開展環境治理7次,清理垃圾雜草近2公裡、建筑垃圾80噸。“岳·江南”數字農文旅項目、和美鄉村示范點項目順利落地,青磚黛瓦間飄著稻香。自2025年1月運營中心開業以來,接待游客超5000余人次,單日最高客流量300人,帶動集體收入2萬元。村民梁某投資建設大型民宿:“環境美了,游客多了!‘岳·江南’項目讓邊寨變景區。”
在黨的旗幟下,邊關小屯將繼續以黨建為筆,以民心為墨,書寫興邊富民新篇章。(佘寧寧、黃金鑫)
![]() |
岳圩鎮大興村頭扎屯美景一角。張潔攝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