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縣同心鎮:深耕日常細作 筑牢鄉村振興民生根基

在梧州市藤縣同心鎮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中,產業發展的“大圖景”與民生服務的“小細節”始終同頻共振。鎮村干部以“腳步丈量民情”的堅守,將入戶走訪、防返貧監測、補貼申報等日常工作做深做實。用一件件貼心事、一個個暖舉措,為鄉村振興筑牢民生根基,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細微處不斷升溫。每周五的同心鎮,鎮村干部們穿梭在村落間、叩開村民家門,將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申報政策“明白紙”與惠民政策細細傳遞,用腳步把政策關懷送到每一戶村民心中。
同心鎮工作人員正對申請擬納入監測的農戶進行信息核查。梁麗欣攝
在清晨的陽光剛洒向同心鎮的村落時,鎮村干部便拿著民情筆記本、帶著政策手冊,穿梭在田間地頭與農家院落。“蔡叔,最近家裡怎麼樣?有什麼困難嗎?”在沙村自主申請擬納入監測的蔡仲華家中,工作人員一邊翻開民情台賬,一邊細致詢問家庭近況,了解返貧致貧風險點,從而判斷該戶是否需要納入監測。
在同心鎮,入戶走訪早已成為溫暖的“敲門行動”,干部們走進脫貧戶、監測戶和自主申請擬納入監測戶的家中。他們不僅會坐下來細細了解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就業情況、孩子讀書情況和收支明細,還會實地查看住房是否安全、飲水是否有保障,就連農戶擔心的農作物賣不出去、看病就醫不方便這類“心頭事”,也會一一記在心上,用細致的關懷動態守護著每一戶人家,防止返貧致貧的風險出現。當前同心鎮監測戶68戶,未消除風險27戶,其中18戶是整戶無勞動能力兜底保障戶,9戶有勞動力但未消除風險戶。同心鎮積極完善“農戶申報、干部排查、數據比對、輿情預警”四位一體監測方式,每月全覆蓋排查,做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與預警核實工作,確保重點對象早發現早干預。
同心鎮工作人員正在入戶走訪農戶。梁麗欣攝
除了摸清民情、監測風險,幫助農戶申請各類補貼,更是同心鎮鄉村振興日常工作的“重頭戲”。鎮村干部主動靠前服務,用“政策上門講、材料幫著填、流程代著跑”的模式,並在平時工作過程中積極收集脫貧戶、監測戶相關務工信息,了解種養殖情況、每戶學生就讀情況等,致力於讓交通補貼、穩崗補貼、以獎代補、雨露計劃補助等政策紅利精准惠及農戶,確保惠民政策應補盡補。今年以來,同心鎮交通補共發放728人14.56萬元、穩崗補共發放237人14.25萬元,以獎代補共發放535戶93.6004萬元,雨露計劃共發放115人15.81萬元。
從入戶走訪的“民情賬”,到防返貧監測的“動態賬”,再到補貼申報的“民生賬”,同心鎮的鄉村振興日常工作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充滿了貼近民心的溫度。這些看似瑣碎的工作,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讓每一戶農戶都能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感受到政策的溫暖,收獲實實在在的幸福。(梁麗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