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市縣

凌雲縣八角林的蝶變之路

2025年09月30日11:48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以前爬樹摘八角,腳踩樹枝晃悠悠,手心全是汗,現在站在樹下伸手就能摘,安全又省力,今年我家5畝八角林,鮮果收了2000多斤,比去年多了600斤。”凌雲縣泗城鎮西秀村平足屯米洪瑞捧著滿筐飽滿的八角,黝黑的臉上笑出了褶子。這場讓農戶直呼“省心又增收”的變化,源於凌雲縣大力推進的八角低產林改造項目——通過創新嫁接技術,當地八角林實現了從“高危低效”到“安全高產”的華麗轉身,為山區林業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西秀村平足屯的八角嫁接苗碩果累累。羅小鳳攝

西秀村平足屯的八角嫁接苗碩果累累。羅小鳳攝

技術破局:低位嫁接破解“採摘難、挂果慢”痛點

在該縣,八角是農戶世代種植的“搖錢樹”,但長期以來,傳統八角林樹高可達8-10米,採摘時農戶需攀爬樹枝,每年都有因樹枝斷裂導致的摔傷事故。“以前摘八角,我丈夫爬樹摔過兩次,后來寧願少收點,也不讓他上樹了。”泗城鎮腰馬村農戶黃秀蘭回憶起過去的採摘場景,仍心有余悸。同時,傳統八角林挂果周期長、產量低,單株年產量不足10公斤,經濟效益始終徘徊不前。

2024年,該縣錨定八角產業轉型升級目標,投入200萬元財政銜接資金,在玉洪瑤族鄉、泗城鎮、下甲鎮等八角主產區,全面推進低產林綜合撫育項目。“我們引入‘低位嫁接換冠’技術,精選‘柔枝紅花’‘大果紅花’等優良品種,在2-3米高的樹干上進行嫁接,既控制了樹高,又能縮短挂果周期。”該縣林業局技術員江奉珍蹲在八角林裡,指著嫁接處的新芽介紹,“過去八角林要5-6年才挂果,現在3年就能見效,單株產量提升40%,品質達到了深加工標准。”

八角截干矮化,提高產果量和方便採摘。羅小鳳攝

八角截干矮化,提高產果量和方便採摘。羅小鳳攝

在玉洪瑤族鄉上謀村的市級八角改造示范點,連片的八角林整齊排列,樹干高度統一控制在2.5米左右,翠綠的枝葉間挂滿了棕紅色的八角。“以前這片林是‘低產林’,畝產量不足300斤,改造后畝產量能到700斤,而且摘果不用爬樹,雇人採摘的成本也降了一半。”示范點技術員沈國團拿著測產記錄冊說,2024年,這個500畝的示范點,帶動周邊230戶農戶戶均增收3000元。

效益惠民:1.55萬戶農戶共享產業升級紅利

“去年賣八角,鮮果才賣2塊錢一斤,今年品質好了,收購商上門開到4塊錢一斤,我家10畝八角,光這一項就能收入2萬多。”泗城鎮西秀村平足屯米儒聰算了一筆增收賬,臉上滿是欣慰。2024年,凌雲縣八角鮮果總產量達1.63萬噸,較上年增加3000噸,增長幅度超過20%,受益農戶覆蓋1.55萬戶,其中脫貧戶佔比45%。

在泗城鎮八角收購點,卡車來來往往,農戶們推著裝滿八角的蛇皮袋排隊稱重。“以前收購商挑挑揀揀,小果、次果都不要,現在改造后的八角果大、飽滿,含油量高,收購商全要,還上門收購。”八角種植戶們表示。

收購商劉光原說,去年收購的凌雲八角,一部分賣給本地深加工企業做八角油,一部分銷往周邊省份及北方的調料市場,銷量比去年增加了30%。

八角大豐收,村民笑開顏。羅小鳳攝

八角大豐收,村民笑開顏。羅小鳳攝

對於玉洪瑤族鄉的瑤族農戶韋氏妹來說,八角林改造不僅帶來了收入增長,還讓她學到了技術。“去年參加縣裡組織的嫁接培訓,我跟著技術員學了半個月,現在自己也能給八角樹嫁接了。”韋氏妹說,村裡成立了八角種植合作社,負責自家30畝八角林的日常管護,豐收年4萬余元以上,既能照顧家裡,又能掙錢,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模式推廣:多點示范打造“可復制”的產業樣本

“我們在全縣建成了5個市級示范點、3個縣級示范點、3個鄉級示范點,覆蓋面積1000畝,形成了‘選種-嫁接-撫育-採收’的全流程技術規范。”縣林業局副局長羅小鳳介紹,這些示范點不僅是技術推廣的“試驗田”,更是農戶學習的“實訓基地”,2024年以來,全縣已開展八角嫁接、撫育技術培訓28場,培訓農戶1200余人次。

技術員指導群眾八角嫁接苗移栽后管護。藍禮平攝

技術員指導群眾八角嫁接苗移栽后管護。藍禮平攝

在玉洪瑤族鄉上謀村市級示范點,一塊醒目的技術公示牌上,詳細標注了嫁接時間、品種、管護責任人及技術要點。“每個示范點都配備了專職技術員,農戶有問題隨時能找到人咨詢。”黃偉說,通過示范點的帶動,截至2025年9月,全縣已完成1.33萬畝低產林改造,良種嫁接苗種植面積超1.12萬畝。

從“爬樹摘果”到“樹下採收”,從“低產低效”到“高產優質”,凌雲縣八角林的蝶變,不僅改變了山區林業的生產方式,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現在八角成了‘安全果’‘致富果’,我們不僅要讓產量上去,還要打造凌雲八角的品牌,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凌雲的好八角。”何榮樂望著自家的八角林,眼裡滿是期待。(蘭應秋 周俊位)

(責編:李敏軍、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