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本草童行潤童心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 為成長注入傳統智慧

2025年09月30日10:52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春分芍藥疏肝氣,霜降蘿卜勝人參……”9月29日,在南寧市五象新區第四實驗小學的校園裡,朗朗上口的節氣養生口訣伴著《壯藥繡球操》的韻律回蕩。這生動的一幕,正是廣西國際壯醫醫院2025年“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的鮮活縮影——以“本草童行·四時安康”為主題,一場融合知識、實踐與健康的中醫藥文化盛宴,正讓古老的本草智慧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此次活動的開展,既是響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內涵提升工程的號召,更是推動中醫藥文化“從娃娃抓起”的具體實踐。廣西國際壯醫醫院與學校攜手,打破傳統科普的單向輸出模式,將24節氣文化、壯瑤醫藥知識與學生的動手實踐、美育培養深度綁定,讓中醫藥文化不再是課本上抽象的文字,而是可觸、可感、可創的生活智慧。

南寧市五象新區第四實驗小學副校長劉華表示,此次“本草童行·四時安康”活動讓廣西國際壯醫醫院的醫護人員走進校園,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講解春分對應芍藥、夏至關聯荷葉、冬至適配生姜等節氣與藥材的奧秘,讓學生不僅認識了24種中藥材及廣西道地藥材的藥用價值,更理解了“順時而食、應季養生”的傳統智慧。而“節氣養生口訣”的創編,更是將復雜的養生知識轉化為朗朗上口的短句,讓文化傳承變得輕鬆有趣。

在活動中,“24節氣-藥材-養生口訣”知識圖譜成為核心紐帶。“動手做”是此次活動的亮點,更是讓中醫藥文化“活”起來的關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節氣藥材展開主題服裝創作——他們用壯鄉天然染料浸染布料,將晒干的桂花、艾葉等藥材粘綴成裝飾,甚至把廢舊紙盒、塑料瓶改造成融入醫藥元素的配飾。當一件件承載著“霜降枸杞明目”“小滿薏米祛濕”等理念的作品在T台上亮相,孩子們不僅展現了美育素養,更在講解設計理念的過程中,將中醫藥知識講得頭頭是道。這種“做中學、學中創”的模式,讓文化傳承有了實踐的溫度。

在廣西國際壯醫醫院藥學部的工作人員羅倩看來,健康促進,是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最終落腳點,中醫藥文化不僅僅在課本上,它更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節氣養生知識的普及,更引導孩子們將“秋冬養陰、春夏養陽”的理念帶回家,帶動全家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以前孩子不懂為什麼冬天要喝生姜水,現在不僅自己明白,還會提醒我們‘冬至補一補,來年無病痛’,這就是文化傳承的力量。”

從認知藥材到踐行養生,從動手創作到主動傳播,廣西國際壯醫醫院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中醫藥文化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扎根、生長。未來,這樣的實踐將繼續深入,讓更多孩子在本草的芬芳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成為中醫藥文化的小小傳承者與健康生活的踐行者。(譚江波 黃梅)

(責編:陳麗冰、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