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務工幫扶“組合拳”
馬山縣立星村群眾就近就業捧上“新飯碗”

2025年以來,馬山縣白山鎮立星村精准依托“縣、鄉、村”三級就業服務體系,創新打出“精准摸排、送工入企、村企聯動、產業帶動”的務工幫扶“組合拳”。目前,該村實現就業幫扶全覆蓋,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率達98%,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首次突破百萬元大關。
立星村駐村干部開展送工入企工作
精准摸排鎖定幫扶需求。立星村對全村勞動力實行動態管理,駐村工作隊、村干逐戶走訪,精准記錄脫貧戶就業意向、技能特長及培訓需求。積極配合縣就業服務中心舉辦招聘活動,組織村民參與各類農業技能培訓、就業培訓及招聘會,累計參與達500多人次,同時線上線下同步推介本村企業工作崗位,崗位涵蓋制造業、服務業、種養業等領域。截至9月中旬,村內企業已招聘工人近400人,目前仍有120多個崗位需求。針對脫貧戶就業幫扶,村裡創新實施“251”精准幫扶機制,提供至少2次職業指導、5個崗位信息、1次技能培訓,確保230多戶脫貧戶實現“一戶一就業”,這一做法為馬山縣成功入選全國就業創新典型案例提供有力支撐。
送工入企激活就業新動能。立星村創新“黨組織+村集體+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村“兩委”干部帶頭對接企業用工需求。近年來,在村“兩委”干部帶領下,對外招商引資,在本村建設深圳東風食品加工產業園,已成功引進廣西邕航食品、蔡家糧油、望家歡等多家企業,並以該食品加工產業園作為就業主陣地,強化崗位推介,落實送工入企措施,吸納村內及周邊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這些企業生產果蔬罐頭、預制菜等產品,產品暢銷海內外市場。該園區預計全部投產后年銷售額可達1億元。
村企聯動助力殘障監測戶穩就業。在殘障監測戶就業幫扶中,立星村依托產業園搭建“崗位對接-社保兜底-長效覆蓋”的全鏈條支持機制,由駐村團隊聯動園區企業挖掘適配崗位,針對殘障監測戶開展“上門動員+送崗面試+現場實操測試”,破解其就業信息差與面試障礙﹔並以“五險繳納”為核心保障,主動協調企業,為錄用員工辦理完整社保手續,用穩定的社會保障消除脫貧戶因病返貧顧慮,最終推動園區形成“殘障員工社保全覆蓋”的用工規范,將個案幫扶經驗復制推廣,實現從“一人穩業”到“群體體面就業”的轉變。目前,該園區企業聘用的8名殘障員工全部納入社保體系,預計2025年底相關監測戶可解除監測、消除返貧風險。
產業帶動就業實現村企共贏。該村構建“5+1+N”的產業發展格局(即肉鵝生態養殖區、特色果蔬種植示范區、柑橘產業示范區、農文旅產業示范區、立星-興華種業示范帶等5個產業區+1個食品加工產業園+N個農業合作社),重點打造肉鵝、黑山羊、玉米、藍莓、沃柑、桑蠶、陽光玫瑰葡萄等地方特色產業項目,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增收。2025年以來,村民通過務工、土地分紅等途徑,每月戶均增收超2000元。立星村第一書記何強表示,將持續深化“黨建+服務企業”模式,推動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把立星村打造成示范村,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端穩“就業飯碗”。
立星村的生動實踐成為馬山縣就業幫扶的縮影,隨著三級就業服務體系持續發力,更多脫貧戶將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書寫屬於自己的幸福故事。(韋洪泉)
來源:馬山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