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市縣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南寧市賓陽炮龍文化保護規定》 千年非遺獲法治護航

2025年09月28日11:53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9月25日,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決議,正式批准《南寧市賓陽炮龍文化保護規定》,這標志著被譽為“東方狂歡節”的賓陽炮龍文化保護工作進入法治化新階段,為傳承和弘揚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炮龍節現場(資料圖)。賓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炮龍節現場(資料圖)。賓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立法護航:千年非遺開啟法治傳承新篇。賓陽炮龍文化起源於北宋,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為壯、漢民族文化交融的結晶,賓陽炮龍節以“炮聲不停、舞龍不止”的獨特形式,承載著賓陽縣民眾禳災祈福的美好願景,每年吸引數十萬游客參與。

此次獲批的《南寧市賓陽炮龍文化保護規定》,明確將賓陽炮龍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和發展納入法治軌道。內容涵蓋文化遺產認定、傳承人權益保障、安全環保要求等多個方面,特別強調建立保護名錄制度,對瀕臨失傳的技藝採取數字化搶救措施,並鼓勵社會力量通過捐贈、志願服務等方式參與保護。針對炮龍節期間的燃放管理,《南寧市賓陽炮龍文化保護規定》要求使用安全環保型煙花爆竹,明確劃定燃放區域和時間,同時建立大氣污染防控應急預案,實現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護的平衡。

傳承創新:從民俗節慶到文化IP的跨越。近年來,賓陽縣積極探索非遺活態傳承路徑,通過“文化+旅游+產業”融合模式,推動炮龍文化從傳統節慶向現代文化IP轉型。目前,賓陽縣已建成炮龍文化園、炮龍老廟等核心展示區,開發出40余款“寶葆炮龍”系列文創產品,並將扎龍、舞龍技藝納入中小學特色課程,培養年輕傳承人隊伍。數據顯示,2025年,賓陽縣舞炮龍活動吸引50多萬人參與,其中外來人口約23萬人,拉動社會消費約3.5億元,同比增長7.6%,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成效顯著。

《南寧市賓陽炮龍文化保護規定》的出台進一步強化了這一發展方向。根據《規定》,賓陽縣將通過政策優惠等方式,支持非遺工坊、文化產業園等載體建設,促進文旅產業發展,推進文體旅商深度融合發展。同時,鼓勵傳承人開展跨區域交流合作,推動炮龍文化走出國門,提升國際影響力。

多方協同:構建非遺保護共治格局。在立法過程中,南寧市、賓陽縣兩級人大常委會深入開展調研,廣泛聽取專家學者、傳承人、社區居民等各方意見,形成“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社會參與”的立法工作機制。《南寧市賓陽炮龍文化保護規定》的正式獲批,是賓陽炮龍文化保護的裡程碑,為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廣西樣本”,經驗值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下一步,賓陽縣將以《南寧市賓陽炮龍文化保護規定》施行為抓手,加快推進賓陽炮龍文化相關產業項目建設,同時完善執法監管體系,確保各項制度落地見效。(曾德好 宋樂)

(責編:李敏軍、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