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縣:黨建引領助推小微產業園迸發新活力

從昔日沉寂的閑置廠房,到如今機聲隆隆的創業熱土﹔從村民外出奔波打工,到如今家門口穩定就業增收……在廣西容縣,一場以黨建引領盤活存量資源、發展小微產業園的實踐,正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小微產業園(區)27個,匯聚項目208個,總投資額近19億元,直接帶動6300多名群眾實現就近就業,繪就了一幅“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生動圖景。
容縣明生豐生豬養殖項目。容縣融媒體供圖
黨建引領聚合力,閑置資源“活起來”
面對各鎮村零星分布、利用率不高的閑置土地和廠房,如何將其轉化為發展優勢?容縣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於資源盤活與產業發展的全過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部署,明確要求將小微產業園建設作為推進“玉商玉工回歸”、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各鎮村黨組織迅速響應,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全面摸排轄區內閑置資產底數,建立台賬,為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礎。黨組織牽頭,科學規劃布局,引導將分散的資源要素整合起來,變“散亂舊”為“聚寶盆”,確保了小微產業園建設沿著正確方向穩步推進。近年來,全縣累計盤活閑置土地2663.54畝、閑置廠房18.2萬平方米,推動小微產業園總投資額較上年提升92%,閑置資源盤活率從38%躍升至76%。
黨員服務添動力,營商環境“優起來”
園區建起來,更要活起來、強起來。容縣將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深入開展“當先鋒筑堡壘”和“先鋒助企”服務行動,選派黨員干部擔任“紅色服務專員”,“一對一”提供從落地到生產的全周期服務。針對企業“招工難”、園區“排水難”等痛點,黨組織迅速牽頭,由黨員技術骨干組成攻堅隊,深入一線精准施策,高效破解發展瓶頸。通過建立“黨企面對面”等機制,構建起問題收集、交辦、反饋的閉環,以“事事落實到位”的執行力,搭建起政企連心橋,讓黨組織成為企業信賴的“主心骨”,為產業園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紅色動力”。近年來,累計收集企業訴求157件,辦結率達98.7%,企業滿意度達96%,助力上半年新簽項目58個,投資總額70.89億元。
產業融合增效力,群眾腰包“鼓起來”
立足縣域資源實際,各級黨組織牽頭梳理特色產業脈絡,引導小微產業園從“單一生產”向“鏈條延伸”轉型,引導小微產業園走“特色化、集群化、融合化”發展之路。針對沙田柚等優勢農產品,推動產業園配套培育包裝設計、智能倉儲、電商代銷等關聯企業,將農業種養與工業加工、現代服務業串聯,帶動農產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聚焦電子、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整合技術、設備、勞動力資源,構建“核心企業+配套車間+零散加工點”的產業體系,形成“原材料供應—生產制造—成品銷售”的閉環鏈條,讓分散的產業要素聚合成融合發展的“動力源”。今年上半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286元,同比增長6.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龐榮輝、梁武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