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水鎮三貴村:黨建領航激活產業引擎 小山村闖出富民路

“菌包培育得怎麼樣?第二批豬肚菌預計啥時候上市?”夏日的清晨,梧州市長洲區倒水鎮三貴村黨總支部書記帶著合作社黨員骨干,鑽進佔地1000平方米的種植基地。大棚裡,白白胖胖的豬肚菌破土而出,黨員粟慶華正和農戶們忙著採摘、裝箱。這場由村黨總支部牽頭的“田間議事會”,不僅商議商定了網絡帶貨方案,還現場解決了銷售配送問題——這樣的場景,正是三貴村以黨建為引擎激活鄉村產業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三貴村黨總支部直面農村集體產業“小散弱”、閑置資源難盤活的痛點,以“黨建領航、黨員領辦、黨群包聯”的工作模式,將昔日零散的種養業升級為規模化產業集群,讓集體“錢袋子”鼓起來,村民“好日子”火起來。
黨建領航:破“小散弱”困局,抱團闖出大市場
“單打獨斗難成氣候,抱團發展才有奔頭。”這是三貴村黨總支部在多次調研后得出的結論。為打破產業發展壁壘,村黨總支部創新推出“黨建+農業合作社+村民”模式,牽頭成立梧州市澤豐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規范章程明確分工與分紅機制,讓社員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每月一次的“產業座談會”上,返鄉致富能人分享市場動態,黨員干部梳理發展難題,城區農業專家現場指導病害防治——多方智慧碰撞,為產業發展精准把脈。
如今,合作社已吸納9名核心成員,帶動20余戶農戶以務工或入股形式參與生態雞養殖、豬肚菌種植和果園管理,形成“支部有思路、合作社有路子、村民有干勁”的良性循環。
黨員沖鋒:從“第一個吃螃蟹”到“一群人往前沖”
“黨員不帶頭,群眾咋抬頭?”粟慶華的話道出了三貴村黨員的擔當。依托桂江沿線溫暖濕潤的氣候優勢,黨員骨干率先試水立體化豬肚菌種植,從選址建棚到菌包採購全程沖鋒在前。今年首批6000多斤豬肚菌上市即被搶購一空,合作社入賬“第一桶金”,每名成員平均收回成本5000多元。這份“看得見的實惠”讓村民動了心,紛紛主動要求加入。
眼下,合作社正馬不停蹄推進擴建工程:8月初啟動的5個新菌棚建設,將新增1500平方米菌棚面積,配套的分揀房和冷庫預計9月底投用,屆時產能將實現翻兩番,“三貴豬肚菌”的品牌影響力也將進一步擴大。
黨群連心:讓“寶貝”出村,讓“錢袋子”鼓囊
“木薯、砂糖橘、土雞……這些散落在農戶家裡的‘寶貝’,得幫它們找到好銷路。”三貴村黨總支部副書記帶著黨員們算起了“增收賬”。為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村裡構建起“黨員包片+后盾單位+網絡帶貨”的銷售網絡:黨員分片摸排農戶存貨,消費幫扶微信群實時更新供需信息,市區商鋪設立的提貨點方便市民採購……多管齊下讓“土疙瘩”變成“金疙瘩”。截至目前,通過企業批量採購、直銷到戶等方式,已幫助農戶銷售木薯、砂糖橘等農產品,銷售額超20萬元,讓脫貧戶的收入多了“穩定來源”,讓鄉村產業的“毛細血管”更加暢通。
從閑置場地到產業基地,從零散種養到規模經營,三貴村的蛻變印証了一個道理:黨建引領是激活鄉村產業的“金鑰匙”。如今的三貴村,菌菇大棚裡孕育著希望,果園裡生長著未來,黨群同心繪就的產業畫卷正徐徐展開。正如村民們常說的:“跟著黨支部走,產業有奔頭,日子有盼頭!”
來源:長洲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