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市縣

西林瑤家姐妹養殖麻鴨闖出致富路

2025年08月26日10:29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養殖西林麻鴨。

瑤家妹子養殖西林麻鴨。

8月21日,在西林縣普合苗族鄉平安村瑤家妹子麻鴨養殖場,隻見青山環繞,碧波如鏡,稻田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流,一群數不清的鴨子在水中歡快覓食,不時發出嘎嘎的歡叫聲。

隻見該村瑤家三姐妹黃蘭、黃梅、黃麗在養殖基地,用粉碎機將田邊的青草粉碎成碎末,再和玉米粒攪拌成鴨飼料,隨后裝入桶裡,提到溪流中。一邊撒,一邊招呼鴨子“來嘍、來嘍……”鴨群聽到呼叫聲,拍著翅膀爭先恐后地游來搶食吃。

“在縣城我每天出售二三十羽麻鴨,一個月賣1000多羽。活鴨90元一羽,宰殺好的一羽100元。我們自家用玉米、青草養的麻鴨,供不應求。”二妹黃梅說,非常感謝大姐黃蘭,靠她在家養殖供我們讀書。

瑤家三姐妹成長之路充滿艱辛,小小年紀,父親因病去世早早離開,家庭重擔全壓在母親和姐姐身上。大姐黃蘭沒讀過書,與母親、丈夫一起養豬、養雞鴨和打零工收入,供黃梅、黃麗讀書,一個大專畢業,一個中專畢業。

平安村屬於少數民族聚居的高山村,居住著瑤族、苗族兩個數民族。該村農家土特產豐富,有少數民族農家臘味,如臘肉、臘腸、辣椒骨,及馬蜂蛹、野生蜂蜜等,這為瑤家姐妹的貨源打下了基礎。

近年來,黃蘭姐妹三人憑著各自本領,不僅在家養殖麻鴨,還在縣城開了一家名叫瑤家珍坊農產品土特產店。三姐妹分工協作,黃蘭負責西林麻鴨的養殖,還通過抖音學習養殖技術,並直播分享養殖全過程﹔黃梅專注於鴨苗採購與銷售﹔黃麗也全力投入銷售工作中,三姐妹共同將養殖場打理得有聲有色。她們在養殖西林麻鴨的道路上抱團奮斗,不僅改變了自家的生活,還帶動當地群眾發展特色養殖麻鴨,發家致富。

西林麻鴨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其個子小巧玲瓏,嘴小脖短,行動活潑,主要以稻田中的穗花、昆虫、魚、蝦、蟹、螺、水草、稻谷、玉米等為食,成年鴨子體重一般在3斤左右。西林麻鴨具有肉質細嫩、骨小皮薄,皮下脂肪少、無膻味肥而不膩、清甜可口、湯甜肉香,味道鮮美的特點,備受人們喜愛。

黃蘭看著正在搶食的鴨群,感慨地說:“我仿佛做夢一樣,想不到我也能一年養出幾萬羽麻鴨,銷往區內外。”

當年黃蘭剛開始養鴨時,從10羽到20羽,再到50羽,規模慢慢壯大。有一年她買了100羽小麻鴨來養,養到1斤多的中鴨時,見鴨子無精打採,不吃食,也不下水,鴨舍裡到處是稀爛且白色的鴨屎,原來鴨子患病拉白痢。見之黃蘭心急如焚,到處求醫問藥。最終100羽鴨子,隻剩下20羽活下來。黃蘭是個不服輸的姑娘。她雖然沒文化,但她虛心請教。同時,她也通過看電視農業頻道、刷手機抖音學習養殖麻鴨技能。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漸漸地,她在實際養鴨中摸爬滾打幾年,對養鴨摸出了一些門道。西林縣農業農村局也時常派農技員到養殖場指導養鴨技術,並大力宣傳特色產業獎補的惠民政策。

如今黃蘭養殖麻鴨如魚得水,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方圓百裡的群眾都來向她請教養鴨技術,她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授給大家。2024年,黃蘭養殖5萬羽麻鴨,獲得50萬元的產業獎補資金。這讓她更有信心養殖麻鴨。

瑤家姐妹通過微信群、朋友圈、視頻公眾號、抖音等平台打開銷路,把西林麻鴨賣到百色、南寧、貴州、浙江等地,銷售之路越走越寬。

今年1月至7月,黃蘭瑤家姐妹麻鴨養殖基地出欄西林麻鴨7000羽,純收入達14萬元。在村裡,黃蘭三姐妹還創辦了瑤家妹子合作社,輻射帶動10戶當地群眾一起養殖西林麻鴨。

瑤家三姐妹的故事,是西林縣群眾依托特色產業增收致富的生動縮影。在黨的優惠政策扶持下,憑借著勤勞與智慧,她們正一步步將“西林麻鴨”的品牌打響,用奮斗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幸福篇章。(黃燕群 王盛香)

(責編:王勇、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