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縣溶江鎮:萬畝葡萄串起鄉村振興“甜蜜鏈”

盛夏的靈渠河畔,一串串晶瑩的葡萄綴滿枝頭,飽滿的果粒裹著薄薄的果粉,在陽光下泛著誘人的光澤,整個葡萄園裡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作為“廣西葡萄之鄉”,興安縣溶江鎮深挖特色資源稟賦,以葡萄產業為抓手,通過優化品種結構、改良種植技術、創新銷售模式等舉措,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路。2022年,溶江鎮以葡萄產業獲評“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十億元鎮”。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賦能,溶江葡萄邁向精品化發展
溶江種植葡萄歷史悠久,從80年代第一株葡萄幼苗的栽下,歷經40年的深耕細作,全鎮的葡萄產業已形成多元格局:以巨峰葡萄為核心,搭配夏黑、京亞、陽光玫瑰、妮娜皇后等10多個品種,實現了早、中、晚熟品種的錯峰上市,全年鮮食葡萄供應不斷檔。
為何溶江葡萄能擁有獨特風味?其一,得益於優質水源的滋養。溶江地處漓江源頭和古靈渠河畔,得天獨厚的水土條件,使得葡萄糖度穩定在18%以上,造就了脆嫩無渣、甜蜜沁喉的絕佳口感。其二,歸功於標准化的種植技術。從2000年開始,全鎮大面積推廣葡萄避雨栽培和標准套袋技術,讓葡萄在生長、開花及結果期不受雨水影響,有效防治和減輕葡萄病虫害的發生﹔同時採用水平棚架、“V”型架式、滴灌等先進設施,既節約用水量,又實現精准灌溉。
為邁向精品綠色發展道路,溶江鎮積極邀請區、市、縣三級葡萄種植專家進行技術指導,組織6家種植戶開展精品葡萄種植試驗,大力推廣葡萄標准化生產、控產提質、水肥一體化、高效配方施肥、綠色病虫害防控等技術,實現葡萄優品率達95%以上。2024年,全鎮葡萄種植面積達8萬畝,產值高達16億元﹔“優果優價”的背后,是標准化種植給予的品質保証。
從傳統渠道到產銷對接,溶江葡萄實現市場化突破
傳統的銷售模式,中間環節多,銷售成本高,基本上只能在廣西區內銷售,大大限制了葡萄銷售半徑。為進一步拓寬葡萄銷售路徑,溶江鎮創新推出了線上線下聯動營銷的“組合拳”。
2023年,全鎮引進了果之道、果之鮮等電商物流企業,提供全程冷鏈、點對點配送等核心服務﹔依托順豐“大當家”、郵政“郵樂網、郵樂小店、極速鮮”商城等自有電商平台,構建起“線上銷售+線下寄遞”的全新模式,葡萄當日可直達廣州、南寧等地。今年,果之道公司在溶江投放無人攬收車2台,將葡萄從村級攬收點運輸至蓮塘村葡萄物流中心,不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攬收效率也顯著提高,為果農帶來了更為便捷的服務。
線下推廣同樣發力。組織唐叔家庭農場、力創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參加興安葡萄區域公用品牌巡回推介會,面向全國經銷商、消費者推廣溶江葡萄,持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8月7日,以“綠動葡香 鏈創價值”為主題的2025年廣西興安葡萄產銷對接會在興安召開,興安靈渠葡萄產業核心示范區、滿家山村巨峰葡萄種植基地作為參觀點,吸引各地採購商齊聚。大家深入產業一線考察交流,直觀感受溶江葡萄的優良品質與產業實力,為后續產銷對接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這裡的葡萄,無論是果型、果色還是口感,都特別棒!”看著滿家山村種植基地的巨峰自然果葡萄,北京新發地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躍坤豎起了大拇指。
從單一種植到農旅融合,溶江葡萄實現全產業鏈發展
如何讓葡萄保持“長紅”態勢?溶江鎮在延伸產業鏈上積極尋求突破﹔依托興安縣葡萄協會落戶溶江的契機,全力推動葡萄產業與農旅深度融合。建成桂林市首個農旅結合公園——興安縣靈渠葡萄公園(南園),精心打造“葡萄採摘體驗游”特色路線,整合休閑觀光、親子採摘、農事體驗等多元功能,讓游客從“單一採摘”升級為“多元沉浸式體驗”,感受從枝頭到舌尖的新鮮與樂趣。始終堅持以葡萄為媒,舉辦“靈渠古韻美·興安葡萄甜”葡萄電商系列活動,吸引各地游客前來打卡、採摘。在葡萄成熟的季節,五架車村鄉村旅游持續火爆,游客一波接一波地來,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吃上了“旅游飯”。
全產業鏈發展的成效,最終體現在群眾的增收與生活改善上。葡萄產業帶動1.1萬農戶年均增收近2萬元,農戶日子過得像葡萄一樣甜滋滋。(李慧敏)
來源:興安縣溶江鎮人民政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