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再升級 廣西師大解鎖面向東盟的“AI+教育”新范式

近日,一場備受矚目的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第六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科學大會在桂林開幕。正值自治區全力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近千名學界、業界著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當前研究熱點進行深入交流研討。一場由人工智能(AI)引領的新浪潮正在廣西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廣西師大)校園裡奔涌,攜手頂尖智力為八桂大地發展注入“師大動能”。
開展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深度融合研究與實踐,構建獨秀教育學生畫像系統、師范生教育技能AI測評系統等一批智慧教育應用系統,攜手出版龍頭設立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出版傳播創新發展中心……廣西師大師生正以開放創新的姿態加速深耕“人工智能+教育”領域,“AI+教育”的光照耀八桂、輻射東盟。
AI+教育,擴展學科“邊界”
走進育才校區實驗室,你可以看到教育區塊鏈與智能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師生們,正用密集的鍵盤聲回應科教深度融合的澎湃浪潮。
2023年3月,實驗室獲教育部批准立項建設,它響應國家戰略,聚焦東盟區域國際教育和多民族融合教育應用,攻關教育大數據治理、教育數據智能、教育智能技術等核心領域。
“跨學科融合是實驗室的特色。”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區塊鏈與智能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鐘必能介紹,“不同學科的老師以人工智能為底座組建團隊,攻關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均衡難題。”近年來,實驗室在TPAMI等國際一流期刊、AAAI等國際頂級學術會議發表論文400多篇,人工智能和智慧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處於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成果有力賦能了學校學科建設,助推東盟國際教育和多民族融合教育的發展。
在“人工智能+教育”賽道上,實驗室通過構建教育大模型,已建立學生畫像、師范生教學技能AI測評等一批智慧教育應用系統案例。其中,學生畫像系統深度融合學業發展、素質拓展、心理健康、精准就業四大維度,構建“人才畫像-崗位匹配-職業發展”學生成長智慧服務生態。6月13日,廣西師大“獨秀智慧教育學生畫像系統”v1.0版本正式發布。該系統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與區塊鏈等技術,著力破解高校學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中長期存在的數據孤島與育人精准度不足等痛點問題,是學校推進智慧教育建設的標志性原創成果。下一步,團隊還將持續深化核心功能模塊的優化升級,特別是依托動態畫像與知識圖譜,為學生提供選課及第二課堂活動的優化建議,建立可自定義的學業及心理等干預流程,實現從被動響應到主動干預的新轉變。
實驗室的研究觸角還不斷延伸至基礎教育領域。今年4月,廣西師大聯合南寧市第三中學、廣西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等4所中學成立人工智能+教研學共同體,構建“高校科研+中學應用+AI支撐”三位一體模式,開創廣西基礎教育發展新局面。
AI背后的人才培育,催化創新力量鏈式裂變
廣西師大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引擎驅動,為人才引育全方位鏈條發展筑基,形成國內知名學者領銜的創新梯隊。依托學校軟件工程、教育學等一級學科博士點,教育區塊鏈與智能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匯聚了由鄭志明院士領頭的國家級領軍人才及團隊。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科研人員組成了多學科團隊,大家協同發揮形成攻堅合力,助推學校不斷攀登科研新高峰。近三年,實驗室新增八桂學者3人、八桂青年學者17人,“民族文化與教育研究教師團隊”入選2023年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雖是假期,實驗室的燈光依舊明亮,機房的指示燈在黑夜裡持續閃爍,機器人基地的師生們在奔赴新賽場,准備一場人工智能的機器較量。浪潮之下,廣西師大以人工智能為基石,以區塊鏈為紐帶,聚焦國家戰略需求,主動以師大智慧回應時代命題,正踏步走向創新為要的新賽道。(王董、寧婧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