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研學“活教材” 育好時代接班人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讓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綻放絢麗之花

自治區研學精品課程《從紅船到巨輪——領略中國共產黨百年芳華》。
陽光傾洒,汗珠滴落,來自梧州高中、梧州二中、岑溪一中、藤縣中學的孩子們頭肩相互簇擁,他們用靈活的雙手制作拼裝著紅船、侗族木構和扎染,不時傳來陣陣驚呼,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這是近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為孩子們精心打造的一節節思政體驗的研學課程。
作為廣西首家全國中小學生校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柳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研究基地,柳州城市職業學院連續4年深入挖掘本地本校優質文化資源,聚合各二級院系專業優勢,打造了多個特色研學項目,開發了40—50門研學課程,讓孩子們在興趣中研學、在研學中收獲,繪就“寓教於行、融學於趣”的思政教育一體化新圖景。
柳州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的廖同學上完研學課程后表示,他的目標是從政,成為一名優秀的公務員,長大之后他要秉承紅船精神,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為國家的未來做出貢獻。激起這感悟的正是柳州城市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精心打造的自治區實踐研學精品課程《從紅船到巨輪——領略中國共產黨百年芳華》。開發團隊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制作了不同課程,小學以“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進行黨情啟蒙,中學以“訪紅船·憶初心——悟精神·重踐行”帶領同學們深度挖掘紅船精神的生動實踐,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課程引導學生從動手制作紅船、參觀線上展館的實踐中感悟紅船承載的精神內核,並自覺進行傳承和踐行,是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生動實踐。
此外,根據校級在線精品課程打造的研學課程《“轉戰千裡”·奮進新征程》以紅七軍轉戰路線為脈絡,通過圖文展板、實物復刻等形式,系統呈現紅七軍從創建、發展到轉戰桂北的關鍵歷程,引導研學學生從歷史中汲取信念力量,將情感共鳴轉化為精神認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思政課VR教學體驗現場。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根據本地特色以及專業研究建造了侗族木構建筑博物館。建筑工程與藝術設計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團隊為中小學生設計了木構模型拼裝研學體驗課程,通過系統傳授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引導同學們動手組裝﹔通過深入了解風雨橋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及獨特的建筑結構,領略侗族建筑的匠心與藝術魅力。這些課程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奠定了基礎。
數字技術應用是時代的潮流。柳州城市職業學院還打造了思政課VR教學體驗區和思政課虛擬仿真教學中心。同學們戴上VR設備進入柳州市紅色文化教學資源線上平台,沉浸式瀏覽柳北三縣的紅七軍革命遺址和柳州工業博物館等,深入感悟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波瀾壯闊與偉大征程,感受紅色記憶在科技賦能下的鮮活和深刻。
信息工程學院內,一批批研學學生有機會觀賞精彩的無人機飛行表演。一架大型植保無人機在蔚藍天空中自如翱翔,甚至在空中進行了噴水表演,為學生們帶來一份清涼,也在炎炎夏日裡增添了一份驚喜與樂趣。科技的魅力令學生們驚嘆不已,他們都紛紛暢想未來的數字化時代將有怎樣的革新。
數據印証著成效:截至目前,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已讓2萬多名學生在研學課程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精神洗禮,感受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在沉浸式研學過程中,青少年感受紅色歷史,堅定“四個自信”,從知識到思想、從計劃到實施,他們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探索者。
何倩娟 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