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市縣

山水孕育的米中瑰寶——灌陽水稻

2025年08月14日16:06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灌陽位於廣西桂林的東北部,這裡四周被青山環繞,綠水潺潺流淌,所生長出的灌陽水稻,宛如大自然饋贈的珍貴禮物,品質格外優良。

圖片:灌陽縣農業農村局提供

灌陽神農稻博園。灌陽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自然稟賦:多樣地勢與優質水源

灌陽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十分適宜水稻的生長。其境內地勢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涵蓋了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多種地形,進而形成了不同的小氣候。當地氣候溫和宜人,光照也極為充足,這使得水稻能夠充分地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積累下大量的營養物質。特別是清澈的灌江及其眾多支流源源不斷地為水稻輸送著干淨且富含礦物質的水源,讓水稻能夠茁壯成長。

肥沃土壤:水稻生長的營養根基

此外,灌陽的土壤極為肥沃。灌陽黃關鎮兩邊群山環繞,中間是廣袤的稻田,呈柳葉狀,形成自己的小氣候,加之土質為沖積土,非常適合超級稻的生長。不僅如此,中國地質學會公布第四批天然富硒土地認定結果,“廣西灌陽縣新圩鎮小龍村天然富硒區”和“廣西灌陽縣文市鎮灌江沿岸天然富硒區”獲全國第四批天然富硒土地認定。

種植理念:傳統與現代的智慧融合

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灌陽的稻農們巧妙地將傳統的農耕智慧與現代科學技術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增密增穗、水氣平衡等高產栽培措施,提高水稻的有效穗、結實率。從播種的環節開始,一直到育秧、插秧以及田間管理等各個階段,每一個環節稻農們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自2022年開展機械收割蓄留再生稻科技攻關以來,已引進新品種33個、開展配套試驗研究16項,通過開展品種篩選、配套技術研究、農機農藝融合等措施,成功破解機械收割蓄留再生稻碾壓率高、再生稻產量低的難題,讓機械化收割蓄留再生稻實現節本增收。

非凡品質:米香四溢與營養豐富

近年來,灌陽縣立足本地實際,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以“超級稻+再生稻+綠肥”為主推模式,實現高產優質品種全覆蓋,連續11年保持廣西糧食單產第一,冠有“桂北糧倉”之稱。在稻田中放進草莖般粗細的烏鯉魚苗,“稻+魚”這種綠色生態的種養方式,不僅養出來的魚生態好吃,肉嫩湯甜,還提升了水稻的品質,讓米粒更加飽滿、口感更加有回味。目前,廣西正在大面積推廣由“3地3高”水稻新品種培育技術平台培育出的“Y兩優302”“湘兩優900”以及新組合“星兩優1219”等水稻品種。此外,還有“隆嗲嗲”系列產品,涵蓋泉水米、富硒大米、葡聚糖米等。

圖片:灌陽縣農業農村局提供

金黃的稻田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灌陽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文化承載:稻作文化的歷史傳承

灌陽水稻不僅僅是一種糧食作物,更是灌陽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承載著這片土地的歷史與文化。從古至今,水稻種植始終是灌陽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稻作文化早已深深融入了當地人們的生活之中。每當豐收時節,金黃的稻田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風吹拂而過,稻浪翻滾起伏,農民們臉上洋溢的喜悅之情,共同構成了一幅美不勝收的田園畫卷。

如今,灌陽水稻憑借其獨特的魅力,走出了灌陽地區,成功進入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無論是普通家庭的餐桌,還是高檔餐廳,灌陽水稻都因其優良的品質,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喜愛與認可。(黃智)

(責編:陳麗冰、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