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南寧實現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票決制全覆蓋

一張選票連民心

2025年08月13日09:39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賓陽縣武陵鎮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期間,人大代表對候選民生實事項目進行投票表決。陳美華攝

票決出來的1241米水泥光面渠道,直接連通江邊電灌站,惠及200畝農田,助力569人告別抽水難題。

“以前過橋膽戰心驚,現在新橋穩穩當當,這是人大代表們投出來的‘安心橋’。”近日,賓陽縣武陵鎮太平村村民黃小蓮看著嶄新的通村橋,臉上洋溢著欣慰與喜悅。

這座連通村民主要出行路的橋梁落成,得益於南寧市積極指導縣鄉兩級人大探索開展重大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2022年開始,南寧市在部分縣鄉人大試行重大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從試點推行到今年4月,已實現縣鄉兩級票決制的全覆蓋。

從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到代表們鄭重投票表決﹔從政府部門的落地實施,到全程的跟進監督,一張小小的選票,如同一根紐帶緊緊串聯起民聲與民生,讓為民作主的理念真正轉化為由民作主的實踐。

從“堵心橋”到“安心橋” 票決制架起民心橋

“每逢雨季河水漫灌,村民只能蹚水過河,去年汛期,我家的三輪車差點被沖走,孩子上學只能請假。”賓陽縣武陵鎮太平村,橫跨河道的舊太平橋因年久失修,橋面狹窄、護欄破損,安全隱患重重,村民黃小蓮的話道出了當地3000余名村民的困擾。“橋梁問題不僅阻礙村民日常出行,也讓村裡的農產品運輸陷入困境。”

“今年走訪時,群眾提得最多的就是修橋。”武陵鎮六蒙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人大代表、四才村黨支部書記施玉軍回憶說,當時他迅速將群眾需求反饋給鎮人大,鎮人大主席團隨即組織代表深入調研,走訪80余戶村民,召開4場座談會,收集並整理20余條寶貴意見,最終決定將太平村通村橋項目納入民生實事票決項目庫。

“全票通過!”今年3月20日,武陵鎮第十九屆人大第八次會議上,太平村通村橋項目經代表投票表決成為今年民生實事項目。4個月后,當新太平橋出現在大家眼前時,不少群眾激動得熱淚盈眶。

“堵心橋”變成“安心橋”,這反映的是基層群眾的呼聲。自2022年起,南寧市在部分縣鄉試點人大代表票決制,有效解決了許多鄉村急難愁盼之事,實現了群眾“呼聲清單”向“幸福賬單”的轉變。

從土溝渠到水泥渠 票決制澆灌鄉村希望

人大代表票決制,不僅鋪就群眾出行路,更澆灌出鄉村“豐收景”。

江南區江西鎮揚美村振興街、共和街的村民以種植水稻、玉米、辣椒等為主,當地原有灌溉主要依托簡陋的泥土溝渠進行抽水,水資源利用率低、成本高,嚴重制約當地農業生產。

“為了灌溉,村民們費盡心力,還時常因爭奪水源而引發矛盾。”村民杜蘭芳無奈地說。

村民們的困擾,成了人大代表的牽挂。南寧市、江西鎮兩級人大代表,揚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許建林說。人大代表多次實地調研,並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村民們得知可通過人大代表票決制修建水泥渠后,均表示贊同,並願意無償捐獻涉及建設的自家用地。

今年年初,在江南區江西鎮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九次會議上,票決通過該項目,許建林也投上了自己神聖的一票。7月,一條新建長1241米、寬0.4米、高0.3—0.6米的灌溉渠道完工,項目解決了200畝以上農田灌溉難題,惠及161戶569人。

江南區江西鎮人大主席黃永波感慨地說:“人大代表票決制的好處就是從為民服務變成主動出擊,讓老百姓提意見,還能優先統籌資金,像這種惠民項目,資金會傾斜。要是不經過充分論証和票決,有些項目很難實施,村民不一定支持。”

從試點探索到全域覆蓋 票決制鋪就民主之路

一張選票的分量,系著民心的冷暖,更承載著制度深處的溫度與力量。

武陵鎮太平村通村橋項目啟動后,六蒙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蒙夢霞說,他們將人大代表的工作聚焦於監督與支持,確保群眾放心,以此作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際行動。在鎮人大主席團指導下,聯絡站多次組織片區人大代表,監督項目設計與進度,並成功協調解決了包括安全隱患、建材運輸、管線遷移等在內的20余個難題,確保了項目的順利推進。

“為確保真正解決問題,我們把監督貫穿項目落地全過程。”黃永波介紹,項目啟動時,代表們關注資金落實與施工單位確定,確保前期籌備到位﹔施工中,除了進行日常的進度與質量監督,還密切關注施工可能對村民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並及時溝通協調,力求將影響降至最低。項目完工后,人大代表們參與竣工驗收,核查是否達標、是否滿足群眾需求,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有代表在檢查中發現部分渠道接口存在滲漏隱患,立即要求施工方返工整改,最終通過壓力測試才簽字確認,讓群眾期盼穩穩落地。”

如今,南寧城鄉角落,票決產生的通村橋、灌溉渠等項目陸續落地,將“民聲清單”轉化為“幸福答卷”。武陵鎮從去年12月開始,通過公開征集、初選等程序,篩選出今年包括暢通惠民等8大項12個子項的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提交代表票決后分解到各聯絡站,以聯絡站點負責制強化人大代表擔當與監督,確保項目“建得快、用得好、管得久”。江西鎮自2022年起,票決出18個民生實事項目,累計投入1232萬元,涉及農村道路、灌溉渠道等領域,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切的問題。

“群眾想什麼,我們就干什麼。”南寧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娟說,人大代表票決制讓民意採集從被動接收變主動挖掘,項目決策從單向決定變雙向互動,監督從事后檢查變全程參與。這些項目或許不大,卻精准對接群眾急難愁盼﹔選票或許細小,卻承載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厚重。

截至目前,南寧市開展縣級人大代表票決候選項目266個,票決出項目數220個﹔鄉鎮人大代表票決候選項目777個,票決出項目數627個。通過“征集民意、代表票決、政府實施、人大監督”閉環機制,項目精准對接需求,豐富了基層民主形式,增強了人大監督剛性。(記者潘登、陳思羽 通訊員岑耀南 實習生譚穎君)

(責編:龐冠華、陳麗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