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2025年)》正式發布

7月17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作為指導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信息中心主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東盟(華為)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支持編撰的《廣西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2025年)》(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
《白皮書》顯示,廣西充分發揮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作用,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突出策略、整合場景,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2024年以來,共印發實施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政策文件17份,成立廣西人工智能發展工作專班,首創“雙飛地”協同體系,設立100億元人工智能產業基金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在基礎設施支撐方面,在南A中心部署算力規模達5000PFlops,自治區公共數據開放平台已匯聚公共數據93.79億條,全區累計建成5G基站超14萬個,互聯網出口帶寬達6175萬兆,建成通達東盟的12條國際陸地光纜。在關鍵領域創新方面,深入實施“尖鋒”行動,組織開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科技重大專項。“中國—東盟法律大模型”和“曲尺通信運維大模型”正式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備案,填補了廣西大模型備案的空白。截至2025年5月,廣西人工智能相關專利申請量累計為2248件。在行業應用方面,全面深化“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已形成覆蓋農業、制造、醫療、交通、文旅、汽車、教育等領域多元化落地生態。在產業發展方面,全區人工智能規上企業267家,2024年廣西存續人工智能相關企業2708家,較2023年增長了32.55%,其中南寧人工智能相關企業佔全區比重超五成。在面向東盟開放合作方面,加快建設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已簽約40個重點項目,覆蓋大模型及“人工智能+”重點領域,投資額近80億元。首批6個東盟國家的16家企業完成入駐簽約。
《白皮書》對下一步優化發展提出了五項建議。一是注重策略,創新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路徑。二是強基提能,夯實人工智能發展基礎硬實力。三是創新應用,打造人工智能高融合產業生態。四是拓展東盟,深化開放合作與技術應用示范。五是安全可靠,統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安全。(蔡亮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