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從“山林沉睡”到“票証生金”

—— 廣西林票2.0書寫綠富同興新篇章

王勇 王榮英
2025年07月25日08:4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7月23日,“廣西國家儲備林林票2.0”線上挂牌、雙向撮合、線下簽約活動在賀州市八步區大桂山林場舉行。首批8個“廣西國家儲備林林票2.0”項目正式挂牌,涉及2.5萬畝林地、5300萬元發行金額,覆蓋賀州、河池、防城港等地7家區直林場及廣西國控資本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場“線上挂牌、雙向撮合、線下簽約”的活動,不僅標志著“廣西國家儲備林林票”改革進入2.0時代,更揭開了廣西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質、興業、利民”的新篇章。

“廣西國家儲備林林票2.0”線上挂牌、雙向撮合、線下簽約活動現場。李騰輝 攝.jpg

活動現場。李騰輝攝

從“試點探索”到“規模推進”:林票2.0的升級密碼

廣西的林票改革並非一蹴而就。2022年,在河池市金城江區、天峨縣的深山裡,改革大幕悄然拉開。當時,七坡林場與廣西國控資本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首批試點,以“集體林地+國家儲備林+林票”模式,主要推行進村入戶新收林地及約定3%固定債權或3:7股權分紅的合作模式,兩年左右的時間落地林票合作面積5萬畝、金額5500萬元,讓林農首次嘗到“林權變股權”的甜頭。但隨著實踐深入,林票1.0的短板逐漸顯現,林票認購人限制為單一個體的林農,受木材市場價格波動、心理預期偏高、利益聯結不緊密等因素影響,大部分林農偏向於短期既得利益,對長期持票意願不強﹔分散閑置林地質量不高,林場收儲分散林地成本較高,發行主體手握大量政策性貸款,對通過單家獨戶的林票合作來增加現金流和擴大收儲規模的意願不強,林票發行規模難以擴大,影響到后端林票交易、流通以及金融屬性的開發,制約了林農通過林票獲得更多資產性收益。

為進一步找准切口、解決問題、完善機制,2024年11月,《“廣西國家儲備林林票”制度改革試點“提點擴面、提標升級、提質增效”行動方案》印發,創新優化“項目化運營、股份制合作、階梯式分紅、遞進式收益”機制,林票2.0應運而生。相較於1.0版本,這場升級實現了三大突破,堪稱“制度創新的三重跨越”。

發行主體的“擴容”,讓改革力量更強勁。從最初的2家試點單位,到區直林業企事業單位全面參與。從新收林地到以發行主體已收儲經營的林地作為合作標的物,根據標的物經營所需投入核算成本總額,按社會認購份額制發林票。林票2.0有效破解了林場“收儲成本高、負債率高”的困境。以黃冕林場為例,其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3088.9畝林票項目,通過林票2.0模式整合資金后,債務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安全性、穩定性得到有效提高。

認購對象的“多元”,讓社會資本更活躍。林票1.0的認購對象僅限單一個體林農,而2.0將范圍擴大至林票項目所在縣域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林業企事業單位以及發行主體內部工作人員(職工)等。這一變化,讓村集體閑置資金、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有了“安全投資通道”。活動現場簽約的八步區靈峰鎮靈峰村、和平村項目,正是村集體用130萬元閑置資金認購林票,預計年均分紅超3.4%。7月23日線上挂牌的8個項目由項目所在縣域、鄉鎮特別是作為流轉方的村集體、林農等特定對象,利用閑置資金或者是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進行認購,其直接受益超過1500萬元。

收益機制的“優化”,讓利益聯結更緊密。林票2.0創新“項目化運營、股份制合作、階梯式分紅、遞進式收益”模式,按林業生產周期精准測算收益。以一個7年輪伐期的桉樹項目為例,分紅利率從2.5% 逐年遞增至6%,持有越久收益越高﹔同時允許提前兌付,按持有年限折算收益,兼顧短期靈活與長期收益。這就像給林農和村集體吃了“定心丸”,既保障眼前收益,又鼓勵長期參與。

廣西國家儲備林林票憑証。王榮英攝

廣西國家儲備林林票憑証。王榮英攝

從“沉睡山林”到“流動資本”:林票實踐的八桂答卷

在廣西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藍圖中,林票不僅是一張收益憑証,更是激活生態資源的“金鑰匙”。截至目前“廣西國家儲備林林票”合作面積達8.4萬畝、發行總額1.17億元,惠及林農1.59萬戶,戶均增收超過2萬元。

這組數據背后,是一個個 “綠富同興”的生動故事。

對林農而言,林票是“家門口的致富証”。林農通過林地流轉獲得租金,並可參與林場務工實現“家門口就業”,有效拓寬了增收渠道。以七坡林場為例,林場對已合作林地林票合作機制進行提標升級,在原股權型林票收益分配模式“保底收益,主伐分紅”的基礎上,增加“定期預分紅”,將分紅時間提前了1-3年,讓林農朋友切實感受到林票制度改革帶來的收益,增加了長期持有林票的信心。金城江長老鄉隘口村隘口屯村民呂顯揚的經歷頗具代表性,他家200畝林地加入七坡林場林票項目后,2024年底他拿到了3000元預分紅款。林農們紛紛表示,以前砍樹賣錢才有錢花,現在守著林子就能賺錢,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這個政策真是好啊。河池市金城江區拔貢鎮北香村板寧屯韋春奎拿出735.15畝與七坡林場進行林票合作,一年后就拿到了11027.25元預分紅款。

對村集體而言,林票是“集體經濟的強心劑”。林票成為銜接鄉村振興資金的“安全通道”,既盤活了閑置資金,又保障了參與主體的穩定收益。2025年,賀州市八步區靈峰鎮靈峰村、和平村用積累的130萬元閑置資金認購大桂山林場林票,按協議每年可獲分紅4.42萬元以上。在河池環江毛南族自治縣,567萬元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注入黃冕林場林票項目,帶動3個脫貧村年均增收20余萬元,實現“輸血”與“造血”雙提升。

對林場而言,林票是“輕裝上陣的助推器”。國有林場曾長期面臨“收儲林地難、資金周轉難、經營管理難”的三重壓力。林票2.0通過“股份制合作”,讓林場與村集體形成利益共同體。

國有林場則借助林票模式降低負債率。林票合作后,與村集體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村民主動參與林地管護,降低了盜伐、毀林風險,提升了經營管理效率。更關鍵的是,區直林場通過林票的“預付制”減輕了收儲負擔,“滾雪球式”擴大經營規模、獲得更多收益。

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改革深化的制度支撐

林票2.0的成功,離不開廣西構建的“頂層設計+平台支撐+ 政策保障”制度體系。這場改革絕非“單兵突進”,而是廣西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系統集成創新”。

自治區黨委、政府提級印發《廣西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配套出台“重點任務清單、重要政策清單”,形成 “1+N+X”政策體系。自治區總林長簽發深化集體林改林長令,聚力推進確權登記、規模經營、金融創新等五大攻堅重點任務,將林票改革納入林長制考核,壓實市縣主體責任。26個縣(市、區)開展林權確權、規模經營等專項試點,為林票推廣積累經驗。

交易平台的“數字賦能”讓流通更高效。北部灣產權交易所集團搭建的廣西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台,實現林票項目“信息公開、交易透明、資金監管”全流程線上化。

風險防控的“多重保險”保障各方權益。林票發行主體實行“兜底保障”,無論項目盈虧均按約定兌付。同時,引入森林保險,為林木受災提供賠償。

河池市金城江區拔貢鎮北香村韋春奎與七坡林場合作的林票林地。王榮英攝

河池市金城江區拔貢鎮北香村韋春奎與七坡林場合作的林票林地。王榮英攝

從“當下成效”到“未來圖景”:改革不止步的廣西決心

展望未來,廣西林票改革已繪就清晰藍圖:到2025年底,林票合作面積突破10萬畝,發行金額達1億元﹔拓展“林票+碳匯”“林票+林下經濟”模式,讓生態價值變現渠道更寬廣﹔推動林票電子化交易、跨區域流通,讓“山間資產”真正成為“流動資本”。

在八桂大地,一張張林票正串聯起“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的美好圖景。從河池的喀斯特山區到賀州的丘陵林地,從林農的笑臉到鄉村的新貌,廣西以林票制度改革為切口,正書寫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時代答卷。這場改革,不僅讓千萬畝山林煥發新生,更讓集體林區的群眾在生態保護中共享發展成果,走出了一條南方集體林區高質量發展的特色之路。

接下來,廣西將持續在擴大林票試點改革區域范圍、增加林票項目合作總量、優化林票相關產品及屬性等方面精准發力,努力將更加豐厚的林票收益回饋林農,切實以林票改革引領推動集體林區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貢獻綠色能量!

(責編:陳麗冰、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