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縣湘漓鎮走出鄉村振興“特色路”

![]() |
湘漓鎮犁頭村青皮冬瓜大豐收 |
靈渠北渠,一泓碧水蜿蜒流轉,垂柳拂岸搖曳生姿。近年來,興安縣湘漓鎮緊扣生態與文明雙主線,以靈渠北渠生態提升為突破口,將綠化美化工程與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建設等工作深度融合,以“綠色筆觸”勾勒生態底色,用“文明清風”滌蕩陳規陋習,寫好鄉村振興的答卷。
植綠護綠,北渠畔煥生生態長廊。湘漓鎮沿著北渠蜿蜒的水岸,“打造詩意北渠風景線”的藍圖正加速變為現實。黨員干部、志願者化身“綠色使者”,在休閑步道兩側栽種垂柳、碧桃等景觀苗木。今年植樹節期間,40余名黨員干部聯合花橋村“兩委”成員、志願者揮鍬培土,300余株新苗扎根沃土,如今已綠樹成蔭,炎炎夏日裡靈動的綠色音符躍動在北渠兩岸。待來年春日,這裡將重現“人面桃花相映紅,柳影婆娑伴渠流”的古典詩意﹔枝繁葉茂的生態屏障,更將以涵養水源、淨化空氣的實際效能,為靈渠北渠注入持久生命力。
全境整治,人居環境實現蝶變躍升。湘漓鎮創新構建“黨建+網格+人居環境整治”治理模式,將全鎮劃分為14個責任網格,黨員干部下沉一線,聯合村干部、網格員和志願者開展環境整治。今年以來,20余場村庄清潔行動有序推進,超千人次群眾參與其中,清運各類垃圾10余噸。曾經雜草叢生的巷道變身整潔通途,雜亂的雜物堆化作生機盎然的小菜園、小花園,塊狀劃分,清新自然。源河村委江背村在實施風貌提升改造工程后,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徐徐鋪展,讓村民推窗見景、出門入畫。
移風易俗,文明新風浸潤千家萬戶。“婚事新辦樹新風,喪事簡辦破陋習”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通過發揮村民理事會、鄉賢理事會的橋梁作用,移風易俗條款被納入村規民約:“婚事酒席不超20桌,隨禮不超200元﹔喪事不搞迷信,辦理不超3天”。鄧家村文老伯父親離世后,在理事會協助下,僅用2天完成后事,節省開支3萬余元。“省心又省錢,這才是真正的孝道!”文老伯的感慨,道出了群眾對新風尚的認可。從“約定”到“公約”,從“被動改”到“主動做”,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這些思想轉變更化作行動自覺——越來越多村民自發清掃家園、投工投勞,屋前屋后養花種樹,田塊整理,經濟作物輪番種養,積極參與村庄建設,凝聚起共建美麗鄉村的強大合力。
如今的湘漓鎮,生態美與鄉風淳交相輝映,百姓富與環境優相得益彰。未來,湘漓鎮將持續深耕北渠生態治理,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推動移風易俗常態化,建設文明鄉風,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讓文明新風潤澤每一寸鄉野,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李艷 奚耀業)
來源:興安縣湘漓鎮人民政府
![]() |
湘漓鎮麥源村委可食用玫瑰豐收 |
![]() |
湘漓鎮源河村委江背自然村村容村貌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