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師范學院聚焦“三力融合” 提升實踐育人實效

![]() |
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桂林師范學院供圖 |
桂林師范學院高度重視實踐育人工作,始終把實踐育人作為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的重要抓手,聚焦思想引領、統籌保障和成長成才,切實增強實踐育人的引領力、大合力和內驅力,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創新推動實踐育人工作走深走實。
聚焦思想引領,強化實踐育人“引領力”
學校每年組織開展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立足“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實踐育人目標,開展理論宣講、教育幫扶、法律宣傳、社會服務、國情社情調研、紅色體驗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厚植家國情懷、了解國情民情、增長知識才干,爭做挺膺擔當的時代好青年。
學校挖掘利用校史館、學校紅色文化廣場等校內紅色文化資源,建設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並與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組織開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研學等紅色教育實踐活動,用紅色基因塑造學生靈魂。同時,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等時間節點,組織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尋訪英雄模范等實踐活動,講好英烈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組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通過深入鄉村推廣普通話、解碼民族建筑文化、訪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探尋傳統村落、非遺文化保護行動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悟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成就、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學校常態化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開展星級志願者認定和優秀(杰出)青年志願者、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優秀志願項目評選活動,以此強化示范引領,推動志願服務常態化、專業化發展。
聚焦統籌保障,凝聚實踐育人“大合力”
桂林師范學院將實踐育人與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構建“大實踐”工作格局,建立團委、學工、教務、就業等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把社會實踐與素質學分、訪企拓崗、見習實習等工作緊密結合,健全完善一體化協同式實踐育人體系。一是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出台學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辦法,將社會實踐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第二課堂成績單,明確積分和學分要求,推動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銜接﹔學工、團委、教務等部門協同聯動,將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暑期志願服務專項行動等社會實踐與見習實習、訪企拓崗、就業等工作緊密結合,構建協同實踐育人體系﹔二是強化項目管理,通過前期開展宣傳動員和選題立項、中期開展行前教育和實踐指導、后期開展分享交流和總結表彰及提煉成果等環節強化對實踐育人的全流程、全鏈條管理,提升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專業度與獲得感。三是強化社會實踐經費保障,建立對立項的實踐育人項目予以經費支持和保障機制,提升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四是強化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鼓勵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行政教輔人員等群體全員參與實踐,將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納入職稱評定、崗位聘任、教師評價等范疇。五是完善評價制度,建立了一套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實習實踐單位評價、指導教師評價等多個維度,注重過程和結果的有機結合,既關注學生在實習實踐過程中的表現,也關注實踐教學成果的社會效益。
聚焦成長成才,激發實踐育人“內驅力”
學校堅持學科交融、學以致用,社會實踐在項目選擇、內容設計、具體實施上都與學生所學專業有機結合,這既有利於促進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有效銜接,也有利於在實踐過程中激發大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專業技能,加速從知識到能力的高效轉換。在社會實踐項目的實施中,學校注重加強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浸潤,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職業理想的形成,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凝聚學校高質量發展動力。
學校始終堅持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聯動”,加強產教融合,依托行業產業建立實踐基地,與企業共建電商產業學院、羅漢果產業學院、信息技術產業學院、智能制造產業學院、文創旅游產業學院,建立訂單班,努力培養貼合產業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術支撐。(伍紅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