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草地生態質量樣地監測工作

為加強生態環境新領域監測能力建設,持續擦亮“綠城黨旗紅,鐵軍先鋒行”黨建品牌,以高質量黨建工作促進監測業務高質量發展,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南寧中心”)結合主題黨日活動開展了草地生態質量樣地監測工作。
“十四五”期間,國家首次將生態質量監督監測納入生態環境監測,南寧市承擔56個生態質量樣地監測重任,涵蓋森林、城鄉、農田、水體、草地、濕地等6大生態系統類型。2025年需開展草地、濕地、農田(包括旱地和水田)、水體等4大類型的23個樣地監測,多項任務為首次或首次獨立開展監測。南寧中心採用“集中培訓+跟班學習+專家指導”三維培養模式,有效提升技術人員生態樣地監測技術水平,為全面完成“十四五”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做好充足准備。
南寧中心對標“黨旗紅引領生態綠 生態綠托起黨旗紅”品牌矩陣,按照“一支部一特色”的思路,持續提升“綠城黨旗紅,鐵軍先鋒行”主品牌,深化拓展黨小組黨建子品牌,打造黨建與業務創新融合的新載體。此次主題黨日活動正是黨建子品牌的有效拓展。
廣西人工或天然牧草地僅佔1.5%,大多數草地植被結構類型屬於灌草型。本次監測的草地生態質量樣地坐落於山路崎嶇的山坡上,綜合植被覆蓋度大於90%,以熱性山地灌草叢類為主。現場技術人員科學規范作業,對每個灌木物種均嚴格認真現場記錄其物種名稱、多度、高度、基徑、叢幅大小、是否外來物種等指標。本次樣地監測共觀測到灌木有烏桕、扁擔杆、欒樹、石岩楓、白飯樹等10多個物種、草本層有象草、類蘆、飛機草、假臭草等,其中飛機草、假臭草是具有競爭性的有害外來物種。本次監測為摸清首府生態多樣性狀況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下一步,南寧中心將全面總結“十四五”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經驗,補齊生態監測短板,深化業務培訓、強化監測技能、完善質量控制,進一步提升生態質量樣地監測能力,著力構建首府生態系統質量監督監測體系,為區域生態質量評價提供可靠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撐。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