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打造合作新窗口 “鏈”接東盟大市場

截至2025年5月,廣西沿邊臨港產業園區承接跨區域跨境產業鏈項目總投資超2000億元

2025年07月01日09:27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聽,在東興市產業園區的一家公司內,越南籍主播在直播設備前妙語連珠,向東盟消費者推薦家電、首飾等中國商品﹔

  聞,濃郁的榴蓮香味從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的落地加工企業中飄出,大量東盟優質水果在此“變身”為零食果脯,成為國內食客的舌尖美味﹔

  看,施工車輛來回穿梭、工人繁忙奔走,廣西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瞄准人工智能和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構建跨區域、跨境的產業鏈供應鏈……

  當前,隨著廣西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一個個合作新機遇正在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具象化。據統計,截至2025年5月底,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已承接150家企業155個跨區域跨境產業鏈項目,總投資超2000億元。

  “打開門是越南,走兩步就進東盟”。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和政策優勢,廣西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如何打造對外合作的“新窗口”?

  落地加工激發產業動能

  連日來,東興口岸一派繁忙景象,滿載新鮮水果、海鮮的貨車從越南芒街一側魚貫而入。經海關查驗后,這些原材料將馬不停蹄運往東興產業園區,進行落地深加工。

  廣西金姑堅果產業有限公司內,自動化流水線連軸運轉,工人有條不紊地將來自越南的腰果分揀、包裝,隨后制成零食銷往國內廣闊市場。

  “靠著東興口岸獨特區位優勢和便捷通關效率,我們幾乎不會為優質原材料的短缺而發愁。”該公司副總經理鐘宏巍告訴記者,越南腰果供應充足,公司業務發展穩步向前。

  當下,乘著東興口岸經貿繁盛的“東風”,東興產業園區正持續釋放對外開放活力,將口岸優勢轉化為經濟和產業發展優勢。依托來自東盟源源不斷的優質生鮮,落地加工已成為沿邊產業園區的重要產業動能。

  據悉,東興市落地加工企業由2015年的6家,發展到如今的64家,涉及海產品、農產品、中藥材加工等多個跨境產業。2024年新增落地加工企業11家、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5.9%。

  沿邊產業園區作為毗鄰東盟的前沿市場,不僅是東盟優品“走進來”的平台,更是中國好物“邁出去”的跳板。

  在東興沖攬工業園中越泰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地清洗處理荔浦芋,這道曾被列為“皇室貢品”的美味,將制成零食運往越南市場。

  “在一次展會交流中,越南客商對荔浦芋表現出濃厚興趣。我們想著利用沿邊加工貿易的優勢,試著生產荔浦芋零食銷往越南,沒想到銷量節節攀高。”中越泰國際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慶勛頗為驚喜。

  隨著廣西與東盟開放合作平台建設的加快推進,憑祥、東興等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立足自身優勢,持續深化面向東盟的特色產品加工貿易產業體系,打造廣西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的重要競爭力。

  防城港境內的十萬大山,是天然中藥材寶庫,全市已種植肉桂、八角、金花茶等中藥材香料面積達149萬畝。當地正立足優勢,加快建設廣西東盟中藥材香料智慧產業園,打造集中藥材和香料產品研發、精深加工、智慧交易、進出口貿易、跨境金融結算和跨境保稅物流於一體的現代化中藥材香料產業發展平台。

  項目建成后,將構建完善的中藥材和香料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建立防城港市乃至全區最大的中藥材和香料種植、加工、產銷、貿易全產業鏈發展平台,成為最具沿邊特色的中藥材和香料產業園。

  新興產業釋放創新活力

  6月27日,走進憑祥產業園的中科阿爾法新一代信息智能制造基地,SMT貼片機正滿負荷運轉,員工們忙碌著將制作好的手機充電器組裝打包發往東盟國家。

  這家以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研發和芯片設計生產為主要業務的公司,2024年初便在憑祥投資建設12000平方米的生產廠房,面向東盟國家銷售手機充電器、藍牙音箱、藍牙耳機等科技產品。

  “東盟消費者的購買力不斷增強,通過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的交通地域優勢,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地開拓東盟市場。”中科阿爾法行政主管裴俊英告訴記者,預計今年該公司的年產值將達到5000萬元。

  數據顯示,東盟整體GDP從2022年的3.6萬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4萬億美元,已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經濟增長帶來的新商機,成為國內不少高新技術企業眼裡的“香餑餑”。而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的沿邊臨港產業園區,是這些企業絕佳的“出海”基地。

  廣西瞄准這一優勢契機,以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為載體,梳理全區與國內重點區域以及東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基礎,聚焦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等重點新興產業,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提升產業集群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

  在北海鐵山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洋能源裝備零碳產業基地,廣西藍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已簽訂多個海內外訂單,先進的海工裝備借港“揚帆”﹔在廣西自貿試驗區崇左片區,廣西龍馬管控集團年產10萬噸鉚焊精密制造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為中國與東盟的裝備制造合作注入澎湃動力。

  當前,為吸引更多新質生產力項目落地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廣西正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模式,重點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匯聚前沿產業的地區,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打造產業集群,借勢實現產業的向新布局。

  同時,自治區園區辦主動與東部發達地區對接,不斷深化東西部產業協作,在上海、深圳分別設立廣西產業合作中心,充分發揮資源和資本優勢,聚焦重點行業開展產業鏈招商。1—5月,上海和深圳中心分別協同相關市新簽約項目共47個、投資總額超500億元,為持續提升沿邊臨港產業園區能級注入創新動能。

  園區改革優化資源配置

  廣西沿邊臨港產業園區曾長期面臨散、小、弱的困境,當前好產業優項目源源不斷,該如何把握?

  “市場化再造是最為緊迫的園區改革任務。”廣西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曹玉娟一語道出關鍵。

  當前,廣西正進一步深化產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園區管理機構。在自治區園區辦的指導下,全區各設區市按照自身發展情況出台園區改革方案和人事薪酬改革方案,推進“一強化、兩剝離”改革,推行崗位聘任制和干部競聘上崗,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以人才賦能的作用,提升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在對企服務、招商引資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力。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廣西創新推進“2+N”“3+N”園區共建模式,積極引入中央企業、地方國企、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的運營建設,加快引進優質項目,優化園區的資源配置水平。

  在百色產業園區,當地以“中交集團(杭州實業集團)+百色工投集團+N家民企”的合作模式共建長三角(飛地)先進制造產業園﹔在北海鐵山東港產業園,由“廣西交投+北海龍港新區投資開發公司+新福興、東方希望等N家民企”共建打造的光伏產業集群正蓬勃發展。

  目前,全區“2+N”“3+N”園區共建模式成效明顯,已引入中國電子、中能建、中鐵建等合作項目超90個,總投資已超2300億元。

  沿邊臨港產業園區不僅是廣西謀求對外合作、產業升級的“新窗口”,更是服務國家戰略、深化中國與東盟產業合作的重大平台。隨著一大批重大企業項目落地投產,海內外訂單紛至杳來,全區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的未來發展正匯聚巨大能量,令人期許。(記者 劉俊聰)

(責編:龐冠華、李敏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