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鐘山縣回龍鎮回龍村成和美鄉村“新樣板”

2025年06月24日10:13 |
小字號

鐘山縣回龍村村容村貌。

鐘山縣回龍村村容村貌。

盛夏6月,走進全國文明村——廣西賀州市鐘山縣回龍鎮回龍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潔的村道和錯落有致的民居。村道兩旁綠樹成蔭,花果挂滿枝頭,仿佛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村民們自發籌建的公共設施,如文化廣場、小公園、健身器材等,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業余生活,也成為村裡的新地標。

曾經的回龍村,路邊雜木磚塊隨意堆放,門前屋后的宅基地荒草叢生,村容村貌臟亂差,村民的“等靠要”思想較為嚴重。然而,如今的回龍村卻煥然一新,成為一幅獨具特色的和美鄉村畫卷。

村民主動投工投勞建設和美鄉村。

村民主動投工投勞建設和美鄉村。

回龍村的變化得益於“三自一補”模式的創新運用。通過自籌資金、自主建設、自主管理,加上財政獎補,回龍村實現了從“臟亂差”到“透亮美”的華麗轉身。村民們積極參與村容村貌的整治,共同打造和美家園,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圍。

如今,回龍村不僅榮獲“廣西生態文化村”和自治區“千村萬戶文藝惠民工程”文藝村的稱號,更成為“全國文明村”。這裡的美景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成為鄉村旅游的熱門打卡地。

回龍村的蛻變,不僅展現了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成果,也為其他鄉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從“臟亂差”到“透亮美”,回龍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和美鄉村的新內涵,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

盤活資源,特色產業“闖”出共富路

“在這裡做工好啊,工作時間比較靈活,回家也近。”在回龍村韭菜苔基地務工的董衛明笑著說。董衛明是回龍村的脫貧戶,他為人勤快,但由於沒有一技之長,難以找到長期且穩定的工作。現在,董衛明僅在韭菜苔種植基地務工,每年就可增收2萬多元,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怎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怎麼帶動農民致富?”這是回龍村駐村第一書記李自和不斷思考的問題。回龍村氣候宜人,地勢平坦,適合規模連片種植。經過實地走訪和市場調查,李自和與村“兩委”干部商討后,決定利用柑橘黃龍病整治的有利契機,流轉土地33畝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

回龍村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有著多年種植經驗的合作社達成協議,借助其技術和銷售渠道發展韭菜苔種植。韭菜苔種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用工著重於家庭增收困難、就業渠道較少的脫貧戶傾斜,還能起到很好的幫扶作用。同時,李自和還帶領村“兩委”干部,加強與龍頭企業對接,通過盤活土地資源,大力發展優質稻、香芋、烤煙種植及綠殼蛋雞、肉鴨養殖等特色產業,培育了一大批種養殖大戶、經濟能人,帶動農民收入節節攀升。

回龍村百姓議事堂,議出文明新風尚。

回龍村百姓議事堂,議出文明新風尚。

村規民約“三字經”,“約”出文明新風尚

“眾村民,請牢記,亂吐痰,不可取。夫妻和,婆媳親,互尊重,妯娌喜……紅白事,別攀比。”近年來,回龍村立足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村規民約作為加強基層治理、推動移風易俗、推進鄉村振興、引領文明鄉風的重要抓手,結合村情實際和發展需求,民主制定了村規民約,並編制成入腦入心的“三字經”,讓村規民約不僅僅是寫在紙上,挂在牆上,唱在嘴邊,記在心裡,致力培育文明村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婚育新風的鄉村文明新風尚。

同時,村民自發制定了“勤耕苦作,正當娛樂,不搞迷信,不賭牌博”“處世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等家風家訓66條﹔評選出清潔文明、致富帶頭、勤儉持家、遵紀守法、清廉家庭、鄰裡和諧等星級示范戶25戶,通過培樹宣傳一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信得過的先進典型,激勵人們比學趕超、向上向善,使傳家風、講文明、揚正氣成為大家的自覺追求,凝聚向上、向善、向美的鄉村正能量。美麗庭院戶董少鬆說:“我家家訓是‘鄰裡和諧’,評上星級文明戶后,鄰居都來我家做客、聊家常,學習庭院管理方式。希望通過我們的行動,讓好家風好鄉風在村裡傳承下去。”

“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村規民約,主體在村民,‘易記、易懂、易行’是關鍵,村民自己‘提’,群眾共同‘議’,村規民約才會‘接地氣’。”回龍村黨委書記、文明實踐站站長董其進介紹。

回龍村“三月三”山歌迎親民俗非遺展示活動。

回龍村“三月三”山歌迎親民俗非遺展示活動。

歌舞歡騰迎眾客,移風易俗唱新篇

銅鼓鏗鏘奏華章,山歌嘹亮潤心田。3月26日,“我愛鐘山·相約回龍”暨“廣西三月三”董家垌山歌大賽在回龍鎮回龍村舉辦,現場一片歡聲笑語,熱鬧非凡。作為“重頭戲”的山歌對唱環節更是把活動推向高潮。活動現場,來自董家垌片區的兩支隊伍身著民族服飾,為現場群眾帶來了精彩的山歌對唱。對唱中,現場的山歌對唱環節還融入了董家垌文化特色的山歌,伴隨著輕盈悅耳的山歌響遍河畔,特別編排的情景劇拜堂再現當地婚俗,為濃厚的節日氛圍增添了別樣魅力。

5月10日,回龍村的文化廣場同樣熱鬧非凡,一場豐富多彩的移風易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正在舉行。文藝演出、董家垌山歌,防溺水宣傳、國學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多個環節依次開展,吸引村民積極參與。孝老愛親、鄰裡互助,文明新風吹遍回龍村的每一個角落。

山歌是回龍村人長期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嶺南特色文化體系,是民間口頭文學的生動體現,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董家垌山歌”。“一條大路開又開,農村到處是舞台。唱得太陽都怕羞,唱得月亮半邊來。鄉村文明尚新風,愛護家園講衛生。隔壁鄰舍要幫助,文明鄉風共營造。”回龍村山歌隊用朴實優美的唱腔表演的《董家垌山歌》,用獨特的形式傳唱了移風易俗,奏響了和美鄉村的奮進樂章。

生態優美村落——回龍村。

生態優美村落——回龍村。

建設和美鄉村的主旋律正在奏響,匯聚了奮進的樂章。“從干群合力改變人居環境,到能人帶動發展特色產業,再到移風易俗推動文明鄉風,回龍村以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文化賦能為核心,奮力譜寫了鄉村振興的時代強音。一份份來之不易的榮譽,既是鼓舞,更是新的考題,我們要發揮連續兩屆駐村的優勢,帶領群眾把回龍村建設成珊瑚河畔一顆閃耀的明珠。”李自和表示。

從制度創新到產業興旺,從環境蛻變到民風淳化,回龍村以“村規民約”小支點,撬動了“和美鄉村”大文章。行走村中,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鄉風和的美好生活,在村民質朴的笑容裡清晰可感。(陳曉杰 劉展宏)

來源:鐘山縣委宣傳部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