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監督助力特色產業加速跑

在桂北,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資源徐徐展開。資源縣紀委監委立足職責定位,緊盯鄉村振興關鍵環節,通過織密監督網絡、做實精准監督,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注入強勁“廉動力”。
“你家西紅柿長得不錯啊!種植技術上有沒有什麼問題?”車田苗族鄉紀委工作人員來到正在打理西紅柿的農戶身旁,了解該鄉西紅柿產業發展情況。
車田苗族鄉西紅柿產業是資源縣近年來推進鄉村振興重點打造的特色產業,被納入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項目,截至2024年,資源縣全縣西紅柿種植面積5.1萬畝,總產量12.8萬噸,產值近6.4億元。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該縣以“一核三軸”為布局,構建七大鄉村旅游集聚區,通過“一融二增三改四提升”行動計劃,推動紅提、獼猴桃、中藥材等特色種植業與農文旅深度融合,形成“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泡泉”的全季產業鏈。
從首批紅提、西紅柿等特色作物的引進試種,到2024年全縣特色農業產業總面積突破15萬畝,該縣依托中藥材、紅提、西紅柿、獼猴桃等特色產業,構建起“一村一品”發展格局,成為撬動縣域經濟升級、賦能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鄉村振興步伐提速、群眾增收致富道路拓寬,得益於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也離不開紀檢監察的堅強保障。該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圍繞惠農政策“生命線”、產業資金“安全閥”、技術服務“支撐鏈”、基礎設施“硬保障”精准發力,以監督打通產業發展“中梗阻”,激活鄉村振興“廉動力”。
針對特色產業發展中項目密集、資金量大、受益面廣,易滋生“蠅貪蟻腐”的情況,該縣紀委監委聚焦“人、財、物、權”等關鍵要素,充分運用片區協作機制和“室組地”聯動監督模式,分層分類對縣域特色產業領域開展專項監督。監督覆蓋項目規劃、資金使用、培育種植和加工銷售等環節,精准糾治干部敷衍塞責、部門推諉扯皮等“中梗阻”問題,以靠前監督推動產業政策落實落地,保障惠農資金安全高效運行。
陽光漫洒赤壁丹霞,清風滋養產業新綠,從紅提藤蔓的晶瑩綴枝,到中藥材基地的清香彌漫,從西紅柿大棚的豐碩滿園,到獼猴桃架下的累累碩果,資源縣紀委監委以全鏈條監督破除“中阻梗”,以聯動機制筑牢“防腐牆”,讓“土特產”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黃湖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