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森林防火道路項目:筑牢生態屏障 鋪就富民之路

廣西“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地保有量2.42億畝。2024年以來,廣西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狠抓重點區域森林防火阻隔系統項目建設,總投資達19.51億元,其中國債資金17.57億元,這是廣西歷年來投資規模最大的林業基建工程。項目新建及改造森林防火道路3098.25千米,打通了林區“生命線”,是賦能鄉村振興的裡程碑,為守護綠水青山、推動林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破局:從“行路難”到“雙網”升級
廣西森林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林區防火道路建設滯后,原有路網以集材道、機耕路為主,技術標准低、安全隱患多,森林消防車輛通行困難。數據顯示,此前全區國有林區路網密度僅為世界林業發達國家的16.5%,林火阻隔網密度也亟待提升。2023年,廣西獲批11個增發國債森林防火阻隔系統項目(含10個道路項目、1個生物防火帶項目),正式拉開林區基礎設施升級的序幕。項目覆蓋8個市、9家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及1家國有林業企業,通過新建防火道路2705.57千米、改造392.68千米,可將全區國有林區路網密度從2.98米/公頃提升至3.90米/公頃,林火阻隔網密度從3.62米/公頃增至3.73米/公頃,這些道路與工程阻隔帶、生物隔離帶及自然阻隔帶聯通,構成了一張功能完備的森林防火網絡,與國道、省道、鄉村公路無縫銜接,成為守護綠水青山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生命線”。
新建防火道路
攻堅:創新機制護航“加速度”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挑戰,廣西秉持構建“優質防火路、平安出行路、發展高速路”的宗旨,建立“高位推進+責任包干”機制。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多次批示,林業局成立專項領導小組,班子成員分片包干,聯合發改、財政等部門組建專責工作組,實行“日統計、周報告、月通報”制度。針對項目審批難題,創新“容缺受理”“綠色通道”等舉措,推動項目可研、初設、財評、招標等各環節審批時間壓縮近三分之一﹔對涉林糾紛,通過政企協調組化解村民現場擋路、阻攔施工等問題560余個。施工過程中,建設人員挂圖作戰、倒排工期、歇人不歇設備,強力推進測繪放線、路基開挖、邊坡修整、碾壓路基、排水溝和涵洞施工、泥結碎石路面鋪填等工序。全區共投入施工人員超1.5萬人、大型設備5000余台,確保工程進度。
施工現場
質量管控方面,廣西堅持“樣板先行”,打造標准化示范路段,全面推行關鍵節點法人到現場、全程施工監理到現場、檢查驗收三方到現場“三到場”工作法,從嚴把好項目工程質量、工期節點和安全生產“三道關卡”﹔同時,聘請第三方有資質的質量檢測機構同步進場,嚴格把關路面平整度、壓實度等技術指標,確保建成民生工程、優質工程、標杆工程。桂西南、桂中等片區防火道路工程質量和綜合評價均獲“雙優良”等次。
質量檢測
共贏:一條路激活“生態+經濟”雙引擎
“防火道路修到家門口,再也不用繞遠路了!”林農的感慨道出項目的民生溫度。一條條防火道路不僅是守護綠水青山的“生命線”,也是林區群眾的“出行路”“致富路”,更是林區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數據顯示,項目直接服務林地30.45萬公頃,惠及56.5萬戶林農,解決“行路難”“運輸難”的同時,更成為致富新紐帶。
施工期間,項目為周邊提供4600多個就業崗位,人均增收超6萬元﹔工程用料“就地取材”帶動當地原材料產業發展。道路貫通后,林區經濟潛能加速釋放,高峰林場、六萬林場、派陽山林場依托生態資源發展森林康養旅游,推出“吃住游”一體化服務﹔博白林場、東門林場、南寧樹木園通過電商物流體系打造特色林產品品牌,優質山貨直通全國市場。2024年,全區林下經濟、生態旅游產值同比增長超20%,生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下一步,自治區林業局將深化“修通一條路、守護一片林、帶動一鏈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理念,完善項目管護機制,定期檢查維護防火道路,延長使用壽命﹔同時加強項目儲備,積極爭取國家支持,謀劃一批森林防火優質項目,持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