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項目促投資 實干穩增長

2025年04月20日09:46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4月15日,在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以下簡稱試驗區)高新片區,弘毅新材料年產100萬噸高端不鏽鋼制品精深加工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混凝土泵車臂如巨龍舒展,鋼架上工人頭戴安全帽有序作業,電焊、吊車及機械聲此起彼伏,奏響了春日裡的建設交響曲。

“得益於園區各部門的大力支持,我們的項目推進得非常順利。”該工程負責人康君說。目前,項目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預計三四個月便可竣工投產,實現8月投產目標。

康君的話既傳遞了團隊的自信,也彰顯了試驗區以項目拉動經濟、以實干促增長的堅定決心。

今年以來,試驗區通過產業提速、招商引資、服務升級三重引擎齊發力,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1 數智引領,形成新磁場

4月14日,在廣西睿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睿奕公司”)新能源電池組裝車間,機械臂精准舞動,焊接、烘烤、注液、封裝等數十道工序在全自動化設備的精准操控下流暢銜接。“通過智能化改造,我們實現了新能源鋰電池月產能370萬支,產品性能提升帶動訂單同比增長10%。”該公司的生產總監陳振華說。

目前睿奕公司擁有12個商標權、5項發明專利、25項實用新型專利,今年一季度,該公司訂單同比增長10%,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這樣的創新圖景並非個例。沿著西江黃金水道向東,試驗區(梧州)高新片區正涌動著人工智能賦能的澎湃動能——在廣西喜薈天成科技有限公司的無塵車間,智能質檢設備的激光束在莫桑鑽表面快速掃過。“這套自主研發系統日檢10萬克拉,效率較人工提升5倍。”該公司副總經理劉同慶說,“公司現有8項發明專利,2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專利,產能比去年增長了40%以上。”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的“橋頭堡”,試驗區已形成“智能+制造”的生態磁場。目前園區集聚2087家企業,有85%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瞪羚企業等創新主體如雨后春筍。

“我們正在構建‘數字基建+智能工廠+AI協同’的創新鏈,今年重點推進龜苓膏智能工廠、弘毅不鏽鋼數字產業園等12個標杆項目,讓人工智能滲透產業鏈每個環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黨工委書記黃飛向記者介紹。

2 精准招商,鑄就新引擎

在廣西梧州六堡茶產業集聚區生產交易中心建設現場,工程機械陣列轟鳴,建設者們正以分秒必爭的節奏推進工程進度,其建成后,將全面激活六堡茶產業鏈的聚合效應,標志著梧州“3+2+N”現代產業體系構建邁出關鍵一步。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產業就是謀未來。”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管委會主任唐偉棟說。

今年以來,試驗區謀劃一批龍頭項目、“鏈主”項目、配套項目,以弘毅金屬新材料金屬精深加工項目為牽引,引進世界500強建設2個金融監管倉。用好重點工業項目計劃開工、在建、竣工、儲備四張項目清單,實施項目推進節點化管理,推動項目早開工快建設早投產早見效。全力推動菲瑪特、睿奕、弘毅二期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推進弘毅一期精深加工項目等一批在建項目加快竣工投產。針對投資入庫項目,做到開工一個入庫一個。一季度入庫固投項目16個,其中工業項目11個。

翻開一季度成績單,數據印証著“鏈式招商的成效”:一季度實現簽約菲瑪特、睿奕智能制造等8個項目,計劃投資總額36.3億元﹔在談項目18個,計劃投資總額38.85億元。

亮眼成績的背后,是試驗區在招商引資工作上的全方位創新與不懈努力。

今年以來,試驗區出台加快打造500億級產業園區攻堅方案,圍繞粵桂“3+2+N”產業布局,加快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全面融入“1+1+3”聯合招商體系,持續深化“管委會+公司”的運行機制,開展“一把手”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壯大延伸產業鏈條。

3 服務提效,塑造新優勢

“一季度我們的產能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0%左右,實現了首季‘開門紅’。”廣西普德新星電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開關電源研發、生產、銷售的專業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制造工程部經理付海堂說,取得“開門紅”離不開試驗區的優質服務。

試驗區持續開展實體經濟調研服務活動,以“黨建提質年、作風建設年、工作落實年”專項行動為抓手,聚焦企業所需所求,靠前服務,對企業問題實行清單化、閉環式管理,提升服務企業質量。

今年以來,試驗區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改革導向,共辦理政務服務事項302項,同比增長17%,群眾滿意率達100%,且實現零投訴﹔逐步完善涉企問題閉環管理機制,累計開展企業走訪118次,收集並辦結問題84項中的40項,通過行業座談促成企業間實質性合作﹔重點領域問題解決時效提升40%,切實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裡”。

同時,試驗區推行“五位一體”招工服務模式,全力保障園區企業的用工需求,成功為55家企業招聘2187名員工,有效保障企業復工復產需求﹔同步優化12345熱線“接訴即辦”工作機制,保持工單100%處理率。

據統計,一季度,試驗區預計協助20多家企業爭取自治區穩增長資金超490萬元、力爭幫助30多家企業發放一季度穩增長補助超180萬元。(記者 梁乾勝 通訊員 曾 燕)

(責編:李敏軍、龐冠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